最近重读《乡土中国》,不时感叹,它仿佛是一粒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我的心里漾起层层波澜。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乡土”二字意味着农村和贫困,意味着物质资料的贫乏,实际上这是一种片面的、带有歧视意味的思想。而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则从乡村、基层着手,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乡村和乡土文化。
全书主要通过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家族、礼治秩序、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等共14个章节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将乡土与中国两个元素做了比较恰当的融合,让乡土的概念更加立体与丰满,堪称是一部中国文化、社会与礼仪的百科全书,对于每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来说,都是一部不能忽视的好书。
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第一章——乡土本色,这是全书的开篇,也是全文的灵魂。它诠释了什么叫乡土,劳动人民与乡土的关系,土地对于生命的意义……
诚然,中国的乡土文化虽然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甚至是糟粕,比如一味强调人治,以及大家族在乡村治理中的绝对地位,难免导致大家族和族长权力欲望的膨胀,带来一些对小姓和外来人的不公正性,但是整体来说其也是一种教导人向上、积极、重视血缘以及强调礼仪的文化,支撑起了中国几千年来乡村的发展,也支撑起了中国社会长期的伦理、道德与社会治理体系,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无疑是深远的。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安土重迁的国家,很多人在年老的时候,都有着叶落归根的思想和追求。费孝通先生通过《乡土中国》这本书更多展现的是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也就是说,文化才是民族的根,才是民族的魂,而乡土文化则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全书从多个方面客观展现了这种特别文化的魅力与影响,体现出了乡土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直以来,中国社会都受血缘以及道德与礼法的显著影响,乡村地区更是如此。传统文化能够这么多年屹立不倒,即有血缘与地缘发挥的重大作用,所以中国人颇为重视乡土情结和血缘联系。
费先生指出,当前的乡土文化比较浓厚的地方是在乡村、在基层,因为乡村基层相对而言更讲究人治和礼法,对于道德体系以及是非更多的是依靠传统,乡村和基层是中国的根,其教化、无为而治以及乡村伦理占据着突出地位,这也是中国乡村独特的作风。
尽管很多人、很多家庭正在远离农村,但对于多数人来说,故乡始终都有着比较深厚的情感,世间万物,起于尘土,也将归于尘土。这本书让我们对于乡村基层的文化、历史和人际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乡土中国》记载着中华乡土文明发展的每一步,乡土二字,应一分为二,土是万物生长的根基,乡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不论中华传统的文化如何推陈出新,始终不忘心底的情结——乡土。
□李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