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搬过四次家,生存一度很艰难。2018年入驻大学生创业园后,团队不再为水电费和房租发愁,更不用为申请各种政策寻路无门而折腾。今年疫情期间,园区还延长了孵化优惠时限,帮助我们顺利渡过困境。”北京博雅合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可持续发展官侯喜锋说。
记者昨天从北京市教委获悉,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工作已建成以“一街三园多点”为标志的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303支创业团队营业收入接近4个亿,带动就业2217人,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2015年,市教委出台《北京高校高质量就业创业计划》,经过近六年的努力,“一街三园多点”创业团队容纳量达到1100余支。其中市级大学生创业园有三个,分别为良乡园、软件园、理工园,团队容量300余支;25所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为高校分园,能容纳大学生创业团队800余支。
六年来,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提供了大量孵化服务,包括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2年免费场地支持;开展了90多次的集中政策咨询,1000余小时的工商注册咨询;安排了300余场的专业培训,300余次导师一对一辅导,超过1600小时的法律服务,超过1100小时的银行金融咨询服务;组织了124次投融资对接,30多次人才招聘,保荐34家创业企业挂牌新四板,还有近100次团队宣传展示和行业产业对接活动。
据统计,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已经诞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42家,新四板上市挂牌企业42家,中关村金种子企业5家,中关村雏鹰人才15家,涌现出光子算数、知多星科技、诺禾心康、悬镜安全、阿尔法智联等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创业团队。
12月18日,侯喜锋自豪地晒出创业成绩单:在大学生创业园的扶持下,公司从刚入园时的6人发展到16人的团队,研究生占到90%;收入从2017年的210万元发展到2020年的3000多万元。
截至目前,市级“三园”累计孵化大学生创业团队573支,带动就业4427人,园区创业团队参加中国“互联网+”、创青春、创客北京等各类国际国内创业大赛斩获奖项500余项,其中2018、2019、2020连续三年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冠军均出自理工园,理工园被誉为“冠军的摇篮”。
入驻大学生创业园(理工园)的光子算数(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白冰告诉记者,“除了技术外,园区提供了涉及法务、财务、场地费减免等几乎涉及创业各方面的扶持,加速了我们的创业效率。今年疫情期间,园区还帮助我们对接大企业,寻找合作方,目前我们已追回上半年的损失。”
作为市级创业园的延伸和补充,25所高校分园在园孵化团队753支,孵化人数4706人。其中,157支团队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金合计2.8亿元;完成社会融资2.24亿元;注册商标及申请专利合计509项;2020年度营业额2.35亿元。
市教委高校学生处处长刘新军表示,“十四五”期间,市教委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双创战略,完善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做好精准服务,大学生创业园将主动与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对接,推动优秀创业团队在本市落地转化,让北京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创业实践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