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点10分左右,23名观赛观众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伴有腹痛。怀疑与在场馆售卖点购买的袋装食品、酸奶有关。”重大体育赛事期间,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怎么办?昨天,一场与体育赛事相关的应急演练在海淀体育馆模拟上演。
演练当天,海淀体育馆内一场“体育赛事”正在紧张进行中。突然,几名捂着肚子的观众到场馆医疗组就诊求助。场景迅速转换。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疾控以及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迅速赶赴海淀体育馆开展调查,并对已停止售卖的场馆食品进行查封扣押,同时快速采样检测。
在场馆内临时搭建的“医疗点”内,两名患病观众在初步诊断后,立刻开始接受输液治疗。调查和救治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层层调查后,真相大白,罪魁祸首原来是场馆售卖点销售的被污染黄桃味酸奶。
其实,这并不是真正体育比赛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而是一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模拟应急演练。
演中练,练中演。为便于观摩,演练采用视频展示和现场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突发事件发生与报告、场馆内的先期应急处置、应急指挥部指挥体系、舆情处置和新闻发布会、生产企业调查处置、善后处置和总结会议等6个科目,分层次进行实战演练。市市场监管局、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海淀区体育局、海淀区卫健委、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等五部门应急处置人员现场“上阵”参演。
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目前,本市已建立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协调机制,属地政府、卫健疾控、公安、市场监管、行业主管和相关企业相互协同,全力配合,做到工作无缝衔接,共同努力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预防工作,坚守食品安全底线。
□本报记者 周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