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供热管家”让群众家里暖心里更暖
党建物业联合体助力老旧小区焕新颜
应急演练“突发”食品安全事件 多部门协同模拟处置化“险”为夷
“一警六员”守牢社区“防火线”
社区门店联合会重塑社区治理新力量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档”
党建物业联合体助力老旧小区焕新颜

 

居住密度大、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曾几何时,在老旧小区,垃圾分类工作面临诸多“老大难”。而当今,这些问题在大兴区兴丰街道黄村西里社区“党建物业联合体”的作用下,迎刃而解。记者探访时发现,基层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居委会、产权单位、物业、居民代表等垃圾分类主体拧成了一股绳,难题不断被破解,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提速”“精细化”。

如何破题老旧小区垃圾分类管理难题?“合理配置为分类、宣传促分类、指导助分类、动员督分类、活动奖分类”,从今年5月开始,黄村西里采取五举措,实现社区每日厨余垃圾分拣率达到100%,居民规范投放率达82%。

垃圾分类进社区,撤桶并站是第一关。黄村西里共有居民楼16栋,居民1038户,3000余人,产权单位6家,这样高密度的社区要完成这项工作不容易。

哪个站点该撤掉,哪个又该保留,谁说了算?“桶站布置大家说了算。”社区书记王黎说,这项看似艰巨的任务只花了一周左右就完成选址。通过撤桶并站、垃圾车定时在小区循环收集以及一体式驿站等,实现垃圾不落地,小区不见桶。同时也促进了居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小区整体环境再次“提档”。

据王黎介绍,垃圾分类工作如此高效要归功于“党建物业联合体”和“拉家常议事会”的社区治理模式。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下,以社区党建工作协调会为平台,吸纳社区党支部、居委会、驻区单位、居民代表、物业等力量共商共议,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用,“群众身边的事儿大伙商量着就办了。”王黎说。

“我在黄村西里生活了20年,看到了社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76岁的社区居民邹民生说,他见证了从最早的楼内直倒式垃圾箱,到社区内垃圾集装箱,再到现在的固定垃圾分类驿站和流动回收桶站的全过程。如今,整洁的社区环境更激发起居民主动做好垃圾分类的热情。

□本报记者 孙艳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