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凭技能、靠本事、善创新的优秀技能人才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和通道,是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努力方向。希望各地“工人教授”越来越多,不再成为新闻。那时,我们就可以说,技能人才成长再也没有“天花板”了。
12月2日,经甘肃省特殊人才职称评审专家组评审通过,天水华天电子集团生产一线高级技术主管张自飞获得正高级工程师资格,由此成为甘肃省评出的第二位“工人教授”。《工人日报》报道称,张自飞成长的身后,是甘肃省在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打破技术工人成长“天花板”做出的一系列政策、机制突破,才使职称台阶不够、学历论文有缺憾的张自飞脱颖而出。
众所周知,参评专业技术职称需要各种条件。“软件”比较有“弹性”,譬如考察业绩,往往见仁见智,但“硬件”无法“通融”——台阶不够、缺乏学历、没有论文,都是晋升障碍,况且工人技术等级与专业技术职称不能“越界”……由此形成许多技术工人成长的“天花板”。为了打破这些障碍,不免有人“想方设法”,乃至出现了一个畸形“供求市场”:有人需要职称——参评职称需要证书、论文——没有证书、论文需要去“找”——假证书、假论文应运而生——“生意”多了形成“市场”——“市场”败坏了真才实学,败坏了职称评定,也败坏了买假证明混真职称者的道德和操守,可见弊端多多。
甘肃省打破职称评审常规,面向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从国内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少数民族地区引进的人才、新兴产业人才以及“身怀绝技”的特殊人才等,在政策上实行“全破”,即不受学历、资历、台阶、论文、身份等方面的限制,且不占单位高级职称岗位限额,支持优秀技能人才将“论文”写在创新实践的生产一线。例如在特殊人才评审会现场,张自飞面对专家围绕专业、技术、创新、实践和经济贡献等各方面提出的一系列“尖锐提问”,从容地摆出近年来获奖、鉴定、效益、专利等证明材料60份,其中包括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评审专家不由得感叹:“真的有实力!”这样的场景,不仅让技能人才展示了真才实学,而且是对束缚人才“常规”的批评和突破。
事实上,国家对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改革已经起步。人社部近日印发通知,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推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其突出亮点,就是明确了企业在开展技能人才评价中的自主权,包括自主确定评价范围、自主设置技能等级、依托企业开发评价标准、自主运用评价方法、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评价、贯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渠道等。这一系列重要突破,都是为技能人才成长“铺路”“架梯”,各地充分用足、用好这些政策,一定能够用出实效。
从技术工人到“工人教授”,不仅是对张自飞的肯定与认可,也是对所有一线技术工人的鼓励。截至目前,甘肃省已有214人通过特殊人才职称评审政策获得高级职称,树立了鲜明的人才评价导向。让每一位凭技能、靠本事、善创新的优秀技能人才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和通道,是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努力方向。希望各地“工人教授”越来越多,不再成为新闻。那时,我们就可以说,技能人才成长再也没有“天花板”了。
□张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