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校外教育培训纠纷频出
这些水果比香蕉更通便
吃大蒜帮“胖友”减轻炎症
长倒刺不一定是缺维生素
多项措施促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升
药酒千万别乱喝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1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外教育培训纠纷频出
提示:应谨慎签合同,尽量避免一次性高额缴费
 

为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或者为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报了一个校外教育培训班,结果刚交完预付款就碰到了商家跑路,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针对近段时间一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出现停业关门、众多消费者遭受经济损失的状况。为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倡导教育培训机构守法诚信经营,11月24日,北京市消协就教育培训消费发布警示:呼吁经营者守法经营,提示消费者谨慎“缴费”。

教育培训纠纷多 消费者屡遭侵权

跑路、退款难、无办学资质、不履行合同约定……近日,中消协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显示,伴随消费量的增长,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的消费纠纷也呈现出不同特点。包括虚假宣传、刻意隐瞒办学资质、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合同暗藏不公平格式条款、预付式付款方式风险大等。

消费者周先生就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在某跆拳道培训机构为孩子报了一年的辅导班,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因疫情影响,2020年2月至6月经营者未给学生现场授课(其间通过网络方式为学生上过课),2020年7月至8月,经营者想通过集中授课方式为学员上完课程,但周先生对集中授课及网络上课方式不认可,要求退费,经营者不同意退费。消费者遂投诉至消协。在工作人员的调解下,经营者按照没有发生疫情情况下,计算孩子需要上课的总天数,继续为周先生孩子提供跆拳道培训。

无独有偶,2020年8月17日,消费者田女士向消协投诉,称其于今年3月花5400元购买了某教育培训中心的英语和政治线下考研辅导班培训课程。机构承诺英语从5月份开始每周末上课一直到考试,一共100多节名师面授课。但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开课,机构承诺以线上课程形式补上,但是到目前为止,只发了30多节去年上课录的视频,内容和资料的页码都对不上。田女士认为,消费者花了面授课程的钱,如果只能上线上课程,就应该扣除差价,但是机构拒绝补差价。田女士要求退还和补偿缩水课程共计费用4400元。经过消协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

呼吁经营者守法经营

提示消费者谨慎选择

面对培训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低,经营者管理水平不一,师资力量千差万别,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等情况,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教育培训消费警示:

教育培训机构:

开班授课 这些事儿得遵守

首先,作为经营者来说,教育培训机构应诚信守法经营,主动承担法定义务。在教师招聘、课程设计、授课质量等方面,对自身严格要求,杜绝虚假宣传、虚假承诺等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同时,要规范合理收费,确保预收资金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培训对象没有完成的课程,应严格按照双方合同约定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办理。通过建立银行专用账户、担保或保险机制等方式,确保消费者预付费用安全。

消费者:

选择培训机构 这些事儿得小心

选择正规培训机构,查看机构资质。消费者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应注意查看其是否具有教育部门或人力社保部门颁发的教学、培训等资质,多家对比挑选,查询机构经营信息,通过营业场所租赁情况等了解机构运行状况。

谨慎签署合同,避免一次性高额缴费。消费者在缴费前,应仔细查看合同条款内容,特别注意违约条款、免责条款等内容。不轻信教育培训机构的口头承诺,应将具体要求全部落实到合同协议当中。尽量避免一次性高额缴费,确保一次性缴费时间跨度不超过3个月。

遇到消费纠纷问题,保存证据维权。消费者要保存好包括合同文本、交易凭据、沟通记录等相关证据。如果遇到权益受损问题,要及时收集好证据,与教育培训机构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及时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或人力社保部门投诉,也可以通过申请仲裁或到法院起诉等方式,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博雅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