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双十一”不能忽视兼职人员权益保障
公共场所标配AED需立法保障
“网络算命”不可信 花钱又泄“密”
开发“薅羊毛”软件牟利 “聪明”用错了地方
根治欠薪
让职工文化节越办越好
租售银行卡被惩戒 具有警示效应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络算命”不可信 花钱又泄“密”

 

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发展,让八字、占星、紫微斗数、塔罗牌等算命方式通过新形式呈现给网友,甚至一些微商还以此作为引流的手段。但记者近日采访发现,“网络算命”要价颇高,还有价值不菲的所谓消灾物品,网友要当心被割韭菜。(11月12日 《工人日报》)

早就有专家揭示过算命的真相,乃是利用一套模糊的话术,以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诱导人们对算命先生产生信任,再根据对方的心理需求,迎合其内心想法,给出模棱两可的结论。显然,算命实则是一种心理窥测方式,算命先生打着玄乎其神的旗号,把个人资料用各种算命方式推算,得出真假难辨的结论,藉此兜售心理慰藉而赚钱。

“网络算命”收费不菲。据媒体调查显示,某算命APP里等级最高的“侯”先生90分钟收费高达1万元。还有的算命免费,靠卖消灾物品赚钱,比如有的大师能将辟邪的桃木剑、铜剑卖到几万元。还有一些公司卖项链、手镯之类的小饰品,本是寻常物件,换个称呼就能贵个几倍甚至十几倍,例如“幸福菩提”“太极赢物语”等。可见,“网络算命”与线下算命并无本质区别,都是冲着收割客户的钱财而来。

如果你相信这种“网络算命”,那么就是将未来命运,寄托在虚无缥缈的话术里,注定要缴纳“智商税”。而且,某些APP、小程序等推出的免费算命游戏,会利用程序预设的问题,有意收集用户个人资料,这也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衍生出电信诈骗、隐私信息倒卖等问题。

大众对“网络算命”要保持警惕性,了解其背后的真相,不要轻易上当受骗,以免花了冤枉钱,甚至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可就得不偿失了。生活在科学昌明的现代人,还是不要相信算命先生,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通过努力奋斗获得成长,岂不是更有价值。□王桂霞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