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深山窝里的扫盲教育
儿行千里母担忧
阅读让你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征稿启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10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山窝里的扫盲教育

 

1958年,全国掀起扫盲高潮,我所在的深山窝里的木寨小学,每个老师分片包干,抽课余时间下去扫盲。

全校老师商量,按每个自然村逐村扫盲。学校所在地共有三个生产大队、31个自然村,全校十位老师人人有任务。

每位老师按分摊的自然村先抽时间下去统计,主要是人名、当地的地名、共同通用的劳动工具名、家禽家畜名、庄稼的名称、粮食、米面名称等。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以后,把简单的数字名、人名、地名等写成卡片,下去扫盲教字时随身带着。

扫盲这个任务,看起来简单,实际完成起来却相当艰难。你大老远地跑去了,扫盲对象不像在校的学生,说上课就上课,说下课就下课。到了扫盲对象的家里,他一会儿这事儿,一会儿那事儿,你又不能发脾气,还得和他们搞好关系,让他们心情愉快、高高兴兴地愿意学才成。特别是有的家庭妇女,有的需要给一家人做饭,有的孩子还小总缠着妈妈,这时你还得替她哄孩子、看孩子,那种鸡飞狗跳的混乱情景,你不身临其境是很难想象出来的。

不过,村民们也相当厚道,待人诚实。约定哪一天去教她认字,那一天她做饭就特意做一点好吃的,非让你在那儿吃不可,不吃就不依你,甚至睹气说:“你不吃我就不学了!”真是把我们搞得哭笑不得。若能吃一点,她就高兴得不得了,学认字时也就特别专心,效果也好些。

以后摸清规律了,就去得晚一些,等他们吃完饭以后才去,但这样回来也就晚了,上了一天课,下课又去扫盲,回来还得批改作业,在精力上有时招架不住。不过那时候年轻有冲劲儿,为了完成扫盲任务,咬咬牙也就坚持下去了。

扫盲对象家里有上学的学生了,情况就好得多,你可以让学生帮你教教他的爸爸、妈妈或姊妹什么人,他们认字的速度就快很多。

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初见成效。我们邀请生产大队的干部配合我们下去检查,检查结果大部分合格。这得益于我们定的任务,选学的字词实用性很强,他们天天接触,每接触实物一次就在脑子里过过电影,想想字的写法。比如一位大嫂,我教她“天”之前,先教她认识“人”和“大”,再教她认识“天”,告诉她世上最高最大的就是“天”,结果她一记住,就忘不了了。

1964年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

我很欣慰,这里也有我的一份付出和努力。

□王祖远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