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国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老年”距离“潮生活”还有多远?
血压计、减脂仪、隐形眼镜:公众如何用得安全?
毕业生求职忙
14部门开展网剑行动集中整治网络市场突出问题
长三角地区职工疗休养基地互认共享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10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老年”距离“潮生活”还有多远?

 

刷抖音、点外卖、懂网购、满世界旅游……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一大批紧跟时代潮流的“新老年人”。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是“退休围着儿孙转”,而是“努力拥抱潮生活”。

但记者调查发现,在“新老年”和“潮生活”之间,仍横亘着“数字鸿沟”“观念桎梏”“家庭束缚”等障碍,专家建议应充分尊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有效提升家庭内部的代际交流和社会的创新服务,真正让“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智能社会如何更好兼顾老年人之需

不再是传统观念中逛菜市场、买保健品的大爷大妈,而是打扮时髦、生活讲究的“时尚达人”。在抖音上,78岁高龄的“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凭借着与年龄形成鲜明反差的形象与气质,以及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拥有1600万粉丝,成为不少老年人心中的“网红”。

时尚弄潮儿的“精致流”“新老年”备受追捧,金句不断、率真自我的一大批质朴可爱的爷爷奶奶也在自媒体上走红,秀厨艺、分享养生知识的“专家流”们更善于运用网络平台,自导自拍自演,成为众多“老年粉”的心中偶像。

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网民中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22.8%,互联网正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

一方面“新老年”群体强势崛起,但另一方面,被智能社会抛下的老年人也为数不少。

“每天刷着抖音,看着新潮的同龄人的精彩生活,心中满是羡慕。”湖南长沙65岁的曾奶奶退休后,在儿女的帮助下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开始了网络“追潮”生活,但仍感觉“赶不上趟”,“现在还只会刷刷短视频,发朋友圈、视频聊天都还没学会呢。”

现实生活中,不少老年人被智能社会甩下。8月,辽宁大连一段“老人乘坐地铁时因无健康码受到工作人员阻拦”的视频在网上热传。3月,黑龙江五大连池一位老人因使用老年机无法扫健康码,与防疫人员发生冲突;同月,在江苏镇江,多位老人因为使用的是老年机,无法出示健康码,被赶下公交车……

“不能用手机缴费,不会上网看新闻,这些只能算是没享受到智能社会带来的娱乐和便利。但当智能设备进一步渗透日常生活,难以乘车、难以挂号等困难带来的生活空间被一再挤压,老年人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值得重视。”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说。

爱玩爱秀“潮生活”遭遇“现实尴尬”

对于“新老年”群体来说,“潮生活”不只意味着能自如使用现代智能设备、跟上时代的步伐,敢于追求自我、发展自己的爱好、遵循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也是越来越多“银发族”的心中向往。

张老是一位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新老年”。退休后的他成为一名旅游达人,每年都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去各地“旅居”。“闲不下来,我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在不同的环境住上一段时间,丰富自己的人生。”张老告诉记者,多年来的工作让他积累了一定的积蓄,再加上退休工资,虽然每趟旅行要花费几千到数万元,但生活也算宽裕。

然而张老的“爱好”却不被儿女支持。“他们说老人就应该多留点钱养老治病,少出远门,这样不安全,他们也不放心。”张老说来有点委屈,还多次和儿女争辩:“我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晚年只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弥补一生的遗憾,这样也不行吗?”

63岁的葛奶奶也有着类似的烦恼。葛奶奶是一名文艺积极分子,合唱、跳舞样样在行,经常带着朋友们到处去参加老年比赛。“我觉得自己心态很年轻,身体很硬朗,但家人天天告诉我要‘服老’。在他们看来,老人不能‘折腾’,就应该在家里喝茶读报晒太阳,好好带孙子。”葛奶奶非常不理解,“我也是个成年人,为什么老人的生活不能自己说了算?”

更为普遍的,是家人、社会对老人情感生活的“囚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丧偶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27%左右,约为4748万。许多丧偶老人的情感生活一片荒芜。“年轻人离异再婚已经能被社会接受,老年人丧偶找老伴却有极大的社会阻力。”一位老人非常无奈,中年丧偶后的他孤独寂寞,曾经有合适的对象想要再婚,家人却极力反对。

解放“新老年”还需家庭社会协力

李斌认为,传统家庭赡养功能的弱化和网络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让老年人群体对网络社交、娱乐、陪伴和精神慰藉的需求更为强烈。尤其是退休之后的老人离开了工作岗位,比一般人群有着更高的社交需求,生活、精神的空虚更需要“自我实现”“自我满足”,而现在信息技术的数据鸿沟、传统观念和家庭的束缚却让“新老年”无所适从。

不少老人被排除在网络智能社会之外,“没人教、学不会”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我一让孩子教我使用网络,他们不是说‘你这年纪学这个干什么’,就是‘教了你也学不会’,有的还担心我们学会后会被网络诈骗。”一位老人感叹,“我感觉自己不是被时代抛下了,而是被社会的偏见‘孤立’了。”

《快乐老人报》社长赵宝泉认为,对于老年群体而言,不管是“数字鸿沟”,还是“观念屏障”,最终都拷问着家庭内部的代际交流和社会创新服务。解放“新老年”,既需要家庭支持,也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家人不仅应提供技术操作层面的指导,更需要给予老人情感层面的鼓励和支持。社会则可以紧跟老人的需求,组织老年大学、技能培训班,为老人提供交流活动平台。

多位专家指出,如今高学历、高收入的老人越来越多,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更加快乐与充实。他们崇尚“自我价值”,和年轻人一样有自由意愿,也有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家人应当打破社会对老人的固有认知,充分尊重他们的多元差异性需求,支持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据新华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