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情怀
3上一版
 
沉默的爱
中华文明的根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0年10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华文明的根

 

知道《齐民要术》这本书,还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应该是讲南北朝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章节,描述到这本书是北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所著,是北朝农业生产技术的集大成,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晓得五千年文明史,考古发现则证明这个时间还是保守计算,我们的文明可以追溯到更远的时代。那么,中华文明发源于何时?又是怎样发生的呢?这样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之中。

因为学习和工作在中国农业高等教育最高学府的缘故,使我对于农业相关的学问有了一份自然的亲近。久而久之,我开始思考农业和文明的关系。我想象着在遥远的时代,我们的先民在怎样的机缘之下从茹毛饮血开始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产生是否意味着文明的出现?

读了冯时先生的《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后,我了解到,距今一万年前,远古的先民已经能够应用天文观测结果准确的安排农事,他们找到了星宿变化与农时更替的关系,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我想,正是因为农业生产的需要催生了远古天文学的出现。

上大学后,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接触到最多的一个概念便是“现代化”,当然很多经济学家也言必称之,而现代化带给我们的并不都是理想的结果,还有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今天,我们越是在大踏步迈向现代文明,越有必要回头找寻我们的文化传统、文化根基。如果说中华文明是一棵参天大树的话,它的根应该就是农业文明。

《齐民要术》或许可以看做是这棵大树的一片叶子,这样的叶子还有很多很多。日本学者天野元之助写过一本《中国古农书考》,共考证了三百余种古农书。身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想,我们应该对中华传统农业文化保有一份温情与敬意,或许品读一本古农书就是一个开始。

□中国农业大学 李洪栋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