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盖病害如何界定、怎么修复、修复后又需达到哪些要求?这些问题都有了统一标准。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等八部门出台《北京市地下管线检查井盖病害判定标准和治理要求》,将井盖病害问题细化为10个类型,并对每类病害的判定标准、治理方式及质量安全要求都作了详细规定。同时提出,经过病害治理后的井盖,质保期应不少于三年。(10月11日 《北京青年报》)
井盖虽“小”,作用却“大”,是现代城市运行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拿北京来说,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共有井盖类设施335.02万套,包括井盖282.26万套、雨水箅子52.76万套。这些井盖裸露于地表,易受人为扰动和车辆碾压,随时可能发生丢失、破损、移位、震响等问题。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率、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井盖管家”进行统筹管理,缺乏统一的井盖病害及修复治理标准,井盖问题就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此次北京市专门为井盖问题立规矩、定标准,为各个城市开了个好头。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数以百万计的井盖进行精细化管理亦是其应有之义。当然,有此标准还远远不够,只有把每一个井盖都纳入智慧城市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即时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及时掌握每一个井盖的运行状态,责成管理单位对问题井盖快速修复,将丢失的井盖迅速补上,方能确保每一个井盖设施都能够安全运行。□张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