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规格的毛笔、中国画颜料、铅笔、碳条、墨汁、羊毛毡、镇纸……组委会提供的各种画画工具摆满了整张桌子。安静的考场内,只有纸笔摩擦发出的“唰唰”声。9月26日,第二届“北京大工匠”选树活动——古建筑传统彩画工挑战赛在北京市房地产职工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园林绿化集团古建公司的2名种子选手,与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的3名终极挑战者,展开了历时8小时的比拼。
早上8点,5位选手或站或坐,对照着摆放在画架上的永乐宫局部壁画开始临摹。选手们有的手持碳条,简单几笔勾勒出六位人物的轮廓;有的手握铅笔,先画出了居中的人物。
记者注意到,组委会给出的临摹图是打印在建筑工程2号图纸上的,比选手手中空白的A3绘图纸大了很多。
“临摹考察的是选手的造型能力,这是画画必备的基本功。”全国著名古建专家、北京市劳动模范、本次比赛裁判长刘大可解释说,纸的大小不同,一方面是为了真实还原临摹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考试难度。
此次挑战赛分为“临摹”和“绘画创作”两项技能实操,每项考核时间均为4小时。挑战赛的名次按照总成绩排名,不设并列名次,总成绩相同者,以“临摹”比赛成绩高者优先排名。
“临摹相当于规定动作,必须要有,绘画创作就是自选动作,不限题目、不限画法。”刘大可告诉记者,每名选手擅长的画作内容可能不同,比赛一定要提供机会,让选手充分展示出个人的最高水平。
比赛结束后,赛事主办方重点检查了画作上是否留有特殊标记,并对作品展示编号进行了多次加密,以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
种子选手、来自北京城建园林绿化集团古建公司的李燕肇坦言,这种挑战赛的难度挺大,“临摹稿是一张壁画,既考验线条的流畅度、精确度,又考察选手多年基本功的积累,不是临阵磨枪就能考好的。”
李燕肇是西城区的油漆彩绘非遗传承人,也早已开始带徒弟,参与此次比赛,他说自己收获颇丰:“很高兴能够通过比赛,与同行切磋技艺,发现自己的不足,日后会下功夫提升技艺。在带徒弟时,也会进行更有方向性、针对性的加强训练。”
此次古建筑传统彩画工挑战赛的5名选手平均年龄为56岁,均是在行业内从业几十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赛事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大赛,让传统艺术重回百姓视野,吸引更多人关注古建彩画,把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本报记者 刘欣欣/文 万玉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