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眼望千年——豆沙古镇
难忘贵州酸汤鱼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9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眼望千年——豆沙古镇

 

滇东北有一个小镇叫做豆沙镇,它隶属于云南省的盐津县。

豆沙镇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豆沙关”。一提到关,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大山中的关隘,豆沙关就是南方丝绸古道上的一座隘口,川滇两地的马帮装载着布匹、山货、药材和茶叶,常年往返于这条古道之上,久而久之在乌蒙山中,踏出了有名的“五尺道”。

最初这五尺道的修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秦国占领巴蜀以后,蜀郡太守李冰采用了积薪烧岩的方法,开山凿岩,修筑了今天从宜宾经过豆沙关直到昭通的入滇通道。秦朝建立以后,又将路修到了曲靖,因为这条路道宽五尺,被称做“五尺道”。

现在尚存的秦代五尺道,长约350米,道宽1.6米,台阶的石头光滑乌亮,路面上留存着多处凹陷的马蹄印痕。要想在这样的硬石上踩出蹄印,非千次万次难成,不知有多少马蹄的磨蚀,才留下了这清晰的历史印记。

豆沙关的五尺道是古时由四川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由于五尺道两边是乌蒙山直立的峭壁,谷底是金沙江的支流——关河,于是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犹如一座巨大的石门锁住了五尺道,所以人们又把豆沙关称为“石门关”。

石门关是在五尺道上建立的一座军事城堡,关楼正跨在五尺道上,左右两侧绝壁高耸,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兵家必争之地。

石门关始建于隋朝,条石砌成,五尺道就从关楼下面的门洞中穿过。城门洞上方刻有“石门关”三个大字。石门关扼守着秦五尺道,同时居高临下控制着的关河水道。关门一关,则川滇交通中断。唐朝天宝年间南诏叛唐,石门关就关闭了,一关就是40多年。

“往事越千年”,现在登上这座扼守交通要道的石门关城楼,你会感到视线豁然开朗:脚下是川滇马帮行走的五尺道,左边是清乾隆年间通航的关河水道,河的右岸是2001年通车的内昆铁路,视线中央是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昆水公路,视线右上方是2008年通车的水麻高速公路。至此。五条交通动脉跨越千年时空在这里相聚,形成了石门关古今五道同行的交通奇观,这正是“一眼看千年”的豆沙镇景观。

除了五道同行的交通奇观以外,在豆沙关还可以看到僰人悬棺、观音阁和唐袁滋题记摩崖。

站在观景台向关河对岸望去,只见陡峭石崖形如刀劈斧砍,自河面笔直而上,直插云天。就在悬崖峭壁距地60多米的半山腰石缝中,存有棺木9具,即使不用望远镜,棺木也看得一清二楚,这就是僰人悬棺。

据史料记载,僰人是夏朝遗民,豆沙僰人属于横江流域支系。明朝末年,由于战乱和残酷的镇压,僰人为了避祸,纷纷迁徙他乡,与其他民族融合,最终消失了,只留下了绝壁上的悬棺。而当初僰人是怎样安放悬棺的,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迷。

豆沙关的五尺道旁,还有一座观音阁。现存的观音阁是清乾隆三十二年修建的,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滇东北少有的古建筑之一。观音阁建在清蓬洞,洞内有一尊钟乳石极像南海观音菩萨,千百年来,为这一带虔诚的佛教信徒所敬仰。每年农历二月、六月、九月的观音会,信众都前往观音阁拜佛,香火极盛。豆沙关景区也在这一天实行免票出入。

豆沙关景区里还有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的“唐袁滋题记摩崖”。公元749年唐代御史中丞袁滋奉命赴滇,经过豆沙关时,为该处的险要和自己赴南诏的重大使命而感慨,便作摩崖题字。现在摩崖石刻不对游人开放,为保护石刻建有摩崖石刻亭。

秦五尺道与豆沙镇的一街相连。豆沙古镇在2006年曾接连发生地震,在灾后的重建中,一幢幢崭新的民房拔地而起,白墙灰瓦,雕花门窗,青石街道,灯笼高挂。这个过去马帮歇脚,商贾云集的千年古镇,如今呈现一派崭新的面貌。如果你要去古镇旅游,在观看美景的同时,别忘了品尝豆沙古镇甜滋滋的黄粑、香喷喷的乌鸡、酸辣辣的水粉、还有僰王豆花……

小贴士:

交通:景区距盐津县城23公里、盐津火车站13公里,距昭通市110公里、水富县120公里,距四川宜宾126公里。公路(213国道)、铁路(内昆铁路)均可到达。

□陈大强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