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活挣钱,天经地义。事实上,治理欠薪,这些年来全国各部门的动作屡屡在线。然而,政策上立住了,相关部门的执行是否到位了?用人单位、用工单位是否熟知这些法律法规?当地政府和部门是否起到了监管责任?各级工会是否针对农民工欠薪开展相应的行动和教育?(9月9日 《劳动报》)
可以说,每年元旦、春节都是农民工讨薪的集中爆发期。综合媒体报道,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与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支付长期形成的所谓行规有关。工程建设领域用工往往是每个月发点生活费,剩余部分累计到年底,或工程、工序结束才能结算,每年元旦、春节期间是农民工工资结算的高峰期,更容易发生讨薪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已经开启了“冬病夏治”。以甘肃省为例,8月15日至9月25日实施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问题“冬病夏治”,集中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督促企业按时履行工资支付主体责任,确保各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落实到位。天津、宁夏等地,同样开展了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这就有利于欠薪的综合治理。
当然,让无欠薪成为常态,关键是各级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且常态化作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保护农民工工资权益的专门性法规,就明确实行月、周、日、小时工资制的,按照月、周、日、小时为周期支付工资;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工资支付周期由双方依法约定。而各级相关部门就须依法履职,让规定扎根落地。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