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鲜红的桃子挂满枝头,惹人喜爱,令人垂涎欲滴……这些桃子的名字很响亮——“国桃”。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平谷区刘家店寅洞村“生态桥”国桃基地探访。
“培育‘国桃’,要付出比平时多几倍的精力。”年近60岁的胡殿文,是平谷区“国桃”种植示范户之一,种了30年大桃,前几年开始种植“国桃”。
胡殿文告诉记者:“特别是到了9月中下旬,我最怕的就是刮风下雨,那时候桃子已经九成熟了,一阵风就能吹掉几个桃子,每掉一个我都心疼。”
胡殿文的辛苦付出换来了市场的回报:“过去一亩地也就能挣四五千元,现在能挣到三万元,而且从不愁卖。”
“这片桃园一共60亩,是刘家店镇‘生态桥’国桃种植基地。”国桃基地负责人王建术介绍,大桃严格遵守平谷“国桃”标准进行生产。建园初期,基地就对土壤进行一次性改良,每亩投入47吨“生态桥”有机肥,使30厘米耕作层有机质含量达到12%。并采用高培垄栽培模式,结合微喷滴灌技术,科学灌溉。
种植“国桃”,技术标准包含冬季整形修剪、精细花果管理、高光效树体管控、土肥水管理、增甜提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大桃生产全过程的六大方面近百项生产技术要点。
采访现场,国桃基地工人还运用除草机、自动喷水机等进行除草、喷水演示。
平谷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薛彦奇介绍说,去年,平谷大桃成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宴会上的特供礼品,“国桃”美誉由此而来。“国桃”与普通桃子相比,具有个头圆润饱满、颜色红艳欲滴、口味甜美多汁、品质出类拔萃等特点。
为了尽快让平谷10万桃农的生产实现提质增效,薛彦奇表示,目前全区已建成了111个“国桃”示范园,通过示范园的效益带动,引导周边果农按照“国桃”标准生产,实现全区桃农进一步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