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越来越多的上海居民注意到,来给自己送快递的小哥似乎有些不一样:总是穿着一件红色马甲的他们,习惯用短信联系收件人确定派送时间,遇到有门禁的单元,则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录音再按响门铃:“您好!我是聋哑人快递员,您的快递到了,请开门。”……马甲背后的黄色大字表明了他们的特殊身份——吾声快递(聋哑人配送)。(8月25日 《北京青年报》)
据了解,这支名为“吾声快递”的聋哑人配送队伍,目前已有了46名全职快递员,人均日派送量已经达到200单,老员工可能有300单,月收入在8000元左右。据负责人透露,员工中近九成都是外地人,也正在和多地特殊学校对接,计划招收对口贫困地区的聋哑人来就业,预计年底团队规模将达到300人。
可以看到,从招聘到培训,这支队伍的发展更加注重细节培育。也正是由于其不断完善的细节,让聋哑人送快递有了更多保障。通过入职前和就职后的培训,包括对敲门的力度、接听不了电话,以及遇到收件人联系不上的情况该怎么处理等问题的规范化、制度化操作,让聋哑人补齐在配送中因身体原因而造成的“短板”,用更多可替代性的举措,让“无声快递”也能使命必达。
对于“无声服务”,除了感动与支持,还需要更多关怀。各地政府需要大力推进“无声”产业,出台更多优惠政策,让接受“无声”群体的企业拥有更多实惠。残联和社保部门要关注残疾人就业的待遇和社保,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广大公益企业及组织,需要从技术上完善服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经验,从而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时,还要借势外卖、直播等新经济,拓宽更多“无声服务”方式,让聋哑人就业拥有更多选择。□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