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当用好企业内训师力量
遏制“洱海边洗车”不应止于罚款
诚信需要践行 而不是“包装”
“假中介”
不能让电动自行车 横冲直撞
“人车分离斑马线”让市民出行更舒心
对面膜市场乱象 需将法律挺在前头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8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遏制“洱海边洗车”不应止于罚款

 

8月21日,网友曝光了一段游客在大理洱海边洗车的视频,随后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经核实,该游客属自驾到大理游玩,8月21日下午,在康廊村附近游玩途中,开车下到洱海边游玩、洗车。8月22日,云南大理市洱海管理局找到违法车辆和当事人,并根据相关规定,对涉事人员处以两千元罚款。(8月23日 央视)

近年来,游客在洱海边清洗车辆、宠物等不文明事件时有发生。据报道,仅2020年以来,大理市洱海管理局累计出动1.5万人次,制止滩地违法763起,查处滩地洗车6起,办理涉环保行政案件15起,行政立案139起,行政拘留2人,行政罚款26.8万元。但类似行为仍屡禁不止。

面对这些不文明旅游行为,当地执法部门可谓“零容忍”。尽管有人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但依然有人难以摒弃形成的“陋习”或不长记性。究其原因,无非是宣传力度不够,比如大理对洱海实施最严管理,外地来的游客未必尽人皆知;日常监管有漏洞。

在全民旅游时代,游客素质参差不齐,这是客观现实。既需要个人和社会共同进步,也需相关部门和景区发挥积极作用,加大文明出行与相关法规宣传引导,让游客自觉做到心中有戒尺、行为有界限。同时也应当看到,遏制“洱海边洗车”等不文明行为,依法处罚并非只有单纯罚款、批评教育。原国家旅游局早有规定,旅游不文明行为可记入“黑名单”。目前,北京、青岛、南京等地均出台了相应的“黑名单”制度,有些景区也采取了具体办法。

鉴于此,遏制“洱海边洗车”等不文明行为,除了及时规劝、制止和实施罚款之外,也需要采取包括“黑名单”制度在内的“硬核措施”。这样,既有助于“正向引导”,让游客明确何为不文明行为,又能够起到“反向制裁”,增加对不文明行为惩戒力度,形成足够的震慑力。

□付彪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