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故乡的风景
父亲老成一株庄稼
首都职工技术技能素质提升计划2020年招生简章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0年8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乡的风景
——读张同道《文学的故乡访谈录》
 

近日,跟随张同道走进他主编的《文学的故乡访谈录》,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六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现实故乡的风景,还让我们看到了莫言、贾平凹、刘震云、阿来、迟子建、毕飞宇分别在作品中塑造的“高密东北乡”“商州乡村”“延津世界”“嘉绒藏区”“冰雪北国”“苏北水乡”,这既是文学的故乡,也是精神和美学的故乡,沉浸在这样优美怡人的风景中,让人流连忘返。

莫言的高密东北乡,因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声名远播。那片生养他的土地如今全都种上了红高粱,不但成为风景旅游区,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高密东北乡”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莫言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21岁才离到农村。他只上了小学五年级就辍学,过早地进入成人世界,跟着大人们每天下地劳动,或是独自放牛放羊。虽然经历了饥饿、孤独、屈辱,但儿时的经历为他提供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终于写出《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蛙》等优秀作品。莫言在小说中写的这个高密东北乡是文学的虚构,是他把现实的故乡转化为文学的故乡。

以秦岭为背景进行创作的贾平凹,和莫言有着相似的经历,整天没吃没烧,受苦挨饿。因为父亲的原因,贾平凹上天无路,下地无门,无论是参军、参加工作还是上学,他都没有资格。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只有写作才是他唯一的出路。即便这样,他的写作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投出去的稿件源源不断被退回来,他就把这些退稿信贴到墙上来激励自己。他意识到,他最熟悉、最难割舍的就是故乡,于是,他调整写作方向,以秦岭为背景进行创作并发表了《商州初录》,当时获得文学界的高度评价。后来,贾平凹又写出了《秦腔》《古炉》等很有影响的作品,将他的商州乡村拓展到更广阔的文学空间。

此外,像刘震云、阿来、毕飞宇,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和人生际遇,但他们的成长无不打上自己故乡的烙印。而在文学创作上,他们都能从各自的故乡出发,在自己的精神王国里书写他们心中的故乡,从而为世界文学创造了陌生而独特的风景。

通过阅读张同道主编的《文学的故乡访谈录》,我们不难发现,作家的成长和他们的故乡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就像庄稼和土地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这启示中国作家,在文学创作上要把根深扎在故乡的泥土里,只有贴着土地才能听到庄稼拔节的声音,只有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时代,才能写好中国故事,为世界文学百花园增添一道道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乡的风景。

□林振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