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治理职场“隐形陷阱”需多方发力
期待“24小时可回收资源收纳房”多起来
要给“工人发明家” 更多的支持和奖励
要警惕用重金 “移石造景”之风
收入新版
将“任性地名”纳入法治轨道
制止“舌尖上的浪费” 要从每个人做起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8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任性地名”纳入法治轨道

 

近日,民政部网站挂出“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民政部2020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称将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做好“修订地名管理条例有关工作”。(8月11日《法制日报》)

地名管理条例要大修了,这个新闻迅速引发舆论关注。

一地之名具有大众使用的公共特征,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标志。每个地方气候地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也会形成不同的“地名文化”, 承载着历史传统和人文情怀。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因缺少明晰的地名规范,一些地方乐衷于起洋名,一些人喜欢起怪名,还有一地多名、一名多写……导致地名任性随意,给城乡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也无形消解了地名后面的文化意蕴。

据悉,《地名管理条例》颁布于1986年,30多年来,我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地名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随之改变,旧有的《地名管理条例》规定的一些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工作需要,对其进行“大修”势在必然。

地名牵系着民众对于一个地方的印象乃至家乡的回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要广泛征询民众意见,民众也可通过各种渠道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要本着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原则,让地名既符合法理,也符合民情和地域特色,维系住民众的记忆与城乡的文化脉络。

□斯涵涵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