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治理职场“隐形陷阱”需多方发力
期待“24小时可回收资源收纳房”多起来
要给“工人发明家” 更多的支持和奖励
要警惕用重金 “移石造景”之风
收入新版
将“任性地名”纳入法治轨道
制止“舌尖上的浪费” 要从每个人做起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8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给“工人发明家” 更多的支持和奖励

 

8月8日,甘肃省“互助保障杯”首届“工人发明家”“职工发明之星”“优秀创新型团队”评选命名暨高技能人才疗休养活动发布仪式在临夏州永靖县举行。 这是甘肃省首次举办此类评选命名活动,旨在通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科学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激励机制,使之成为助力广大职工人生出彩的新平台。(8月12日 《工人日报》)

在人们的眼里,发明创造遥不可及,主要是科研机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的专利,与在一线上班干活的工人关系不大。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工人已经或者正在参与到发明创造当中来,其实,发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处处留心,发明创造并不是难事,人人都能成为发明家,成为“职工发明之星”。

其实,发明并不高深,一个小小的改进、一项小小的创新都可能是一项发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整体发展不仅要依靠少数科学家,更需要整体的提高和进步。

甘肃省评选命名“工人发明家”“职工发明之星”“优秀创新型团队”,是对工人创新发明成果的褒奖,更是对发现、培养职工创新人才的激励与鞭策。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创新,而岗位创新是企业创新最根本的力量和最坚实的基础。对一些动手能力强、又肯动脑的技术型工人而言,对现场设备进行小改小革等发明并不难,因为这些一线工人有着长期的工作经验积累。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更多的“工人发明家”“职工发明之星”。对于“工人发明家”等民间的“草根发明家”,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并建立奖励扶持机制,对他们给予一定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为他们的发明创造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动力源,为他们申请专利提供方便,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吴玲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