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这是唐人温庭筠所作的《玉楼明月长相忆》,表现思妇在玉楼苦于思忆的情景。温庭筠被尊为“花间派”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张晓石最新出版的《花间物事》以晚唐《花间集》为背景,就其中古人提及的89种物事,串联诸多相关知识,作成千字文,内容丰富而颇具趣味。
本书包括女人妆、建筑、节日民俗、天文地理等七部分,收录了《玉钗头上风》《垆边人似月》等90篇文章。作者深入“花间”物事,寻找其背后故事,以日常生活审美的观念,拨开千年历史烟云,探见古人雅致日常。
我们在把玩诗词的时候,一般就是通过注释了解诗词内容、作者成就、创作特点等,学有余力的还会抽出时间来朗诵甚至抄写。由于时过境迁,古今汉语的表达大相径庭,阅读古诗词离开注释可不行。不过对于古诗词注释的利用,我们还得向张晓石学习。她除了朗诵诗词外,还喜欢从注释出发,做诗词阅读笔记。因为注释往往简明扼要,并不能充分说清一个物事,张晓石又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资料查阅工作,最终形成了大量的千字文。虽然这些笔记比较短小,但信息量很大,值得我们借鉴。
可见,阅读还是需要下点功夫的。如果总是跑马观花,不善于触类旁通,那么我们的诗词阅读往往是浅层次的。譬如《玉楼明月长相忆》,张晓石对于温庭筠提到的“玉楼”很感兴趣。通过一番梳爬整理,张晓石认为诗词里的“玉楼”,在今天看来只能算是小巧玲珑、有文艺范儿的建筑。与玉楼这个意象同时出现的,往往还有月光、害相思病的美人以及颇具幽静感的气氛。可见“玉楼”在诗词意象的设定中,已经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表达。
张晓石认为,一件不起眼的物事,或许就是通向古典文化与古典审美的入口。她在了解这些物事的过程中,体悟到一种来自遥远时代的亲切感,觉得这是祖先灵魂血的通联活动,古人因此而有限度地在自己身上“复活”了。他们的所思所想,与现代人及现代生活,其实是有关系的。因此,这些诗词笔记,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算是打通了古今文化之间的任督二脉。
张晓石认为,学习、了解古代文化,可以回归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简洁。世界很大也很小,尽可以放在心中。容纳这个世界,是我们互谅互助的一种美丽方式。让我们在喧嚣复杂的当下,深入古诗词进行揣摩体悟,了解古代物事的内涵及雅趣,从而让浮躁的心灵安静下来,最终发现身边的诗与远方。
□邓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