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浮生六记》 中的一次避暑
老井
护山河无恙
■征稿启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7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护山河无恙

 

这段时间,我们这里连降大雨。每天早晨,班车经过跨河大桥时,同事们都不约而同地向车窗外张望,议论一番:“今天的河面好像比昨天宽了一些。”“是吗?河心的小岛貌似没什么变化。”“这几年河水治理得不错,应该不会像2007年那样了。”“是啊……”听着同事们的议论,我的思绪也飘回那个难忘的夏天。

2007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那年入夏后,雨水就比往年丰沛。每年的六月到九月是电厂“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发电任务繁重,不能出一点差错。厂里结合往年的防汛经验,提前做好准备:安排防汛人手、疏通排水管道、举行应急演练、准备沙袋草包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位于河堤附近的河下泵房。河下泵房又叫河下取水泵房,负责为厂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和为发电机组供水,如果河下泵房被淹,直接影响厂内各项生产工作和机组发电,影响地区供电。

那年夏天,我和同事们都格外关注天气预报;每天上下班途中,我们都会观察河水的水位。我还记得,河堤下面有一户农家院落,房前屋后有菜园、绿树、磨台、牛棚,晴朗的日子,这家人种地喂鸡,非常勤劳,是一幅典型的农家画面。由于连降暴雨,积水先是淹没了菜园,接着漫过了磨台,然后涨到窗台下面,渐渐地淹没了屋顶,最后连屋旁的大树也只露出个树梢。那家人也不知道去哪儿了。展目望去,大桥下一片白茫茫的水,滚滚滔滔,跟远处的天连成一片。

那年7月上旬,厂里从各个部门抽调人手轮流到河下泵房值班,24小时严密坚守,随时随地做好抗洪抢险准备。驻厂武警战士除了驻守油库和运煤铁道外也全部上了大堤。当时我在化验中心,化验中心几乎都是女同志,领导给我们分配的任务是给河下泵房的同事和坝上的驻厂武警战士送饭、绿豆汤和防暑降温药品。跟男同事相比,这个活儿是轻松的。我们每次到河下泵房后都让值班的同事歇口气、吃点东西补充体力,接过他们手中的铁锹、沙袋接着干,发扬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

有一次我们去河下泵房送西瓜,正赶上检修班的师傅们清理拦污栅。因为暴雨和积水,污物繁多,清理频率增加,清理难度加大。那两位师傅大半个身子泡在积水里,用齿耙捞起缠在栅栏上的水草、枯枝、塑料袋等杂物,用手清理被栅栏挡住的淤泥和砂石。他们的脸变成了大花脸,脸上分不清雨水和汗水。我们化验中心的班长当即以最快速度跑去洗衣房拿了两套干净工服送到河下泵房让他们换上。打那起,我们又多了一项任务——给河下泵房的同事和坝上的驻厂武警战士送换洗衣物。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洪峰过境的那次。那天化验中心是我、班长、张师傅和马师傅上班,整整一天我们都忙着取样、送样、化验、巡检。当时正值保发电关键时期,生产任务重,人手却不足(被抽去抗洪抢险了),因而各个部门都特别忙碌。那天傍晚,我们正准备下班,值班电话响了。班长接完电话,跟我们说:晚上有洪峰过境,需要增加人手,共产党员留下来。那天上班的四个人中只有我不是党员。听了班长的话,张师傅和马师傅二话不说,立刻重新换上工作服、穿上长胶靴,拿上雨衣、铁锹和编织袋准备出发。她们的举动感染了我,我也要求留下。我们冒雨步行至河下泵房才知道,大部分同事都上了大坝。班长对我说:“你留在这里吧。”我摇头说不,跟着她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坝上走。当时天色昏暗、大雨如注,坝上灯火通明,人来人往,有的在填装砂石,有的在清理杂物,有的在排查险情,有的在填埋积水坑,还有的在疏通排水沟。我看到政工部的同事扛着摄像机、举着照相机拍摄,广播站的同事站在风雨中播报,宣传科的同事坐在砖头上一手撑着伞、一手飞快地写稿子,不远处响起了驻厂武警战士们响亮而整齐的口号声……那个瞬间、那个画面,伴着风声、雨声、号子声,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无论何时回想起来,胸中都会激荡起一种众志成城、战天斗地的壮阔情怀。

那年防汛是我人生中宝贵而精彩的一页,为我的心灵注入力量,让我的精神得到洗礼。今夏又逢洪水肆虐,看到那一幅幅军民一心抗洪抢险的照片,我从内心深处祝福祖国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赵闻迪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