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那老头儿
小书大爱
时光里的父亲
■征稿启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7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书大爱
——读《抗疫家书》
 

这是一本小书,说它小,是因为它不过32开本,只有200来个页码。但小书里却蕴藏着人间大爱,所有的内容,都与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关。

“17年后,我终于成了你。”是李佳辰写给妈妈的。当年那个9岁的小女孩,还不明白,去和“非典”病毒“打仗”的为什么会是妈妈。这个疑团伴随了她好多年。而今,她南下武汉,逆行到了抗疫一线,才真正弄懂了使命的内涵。一来一往的两封家书,串起了往昔和今时。两代人的两场战役,战斗员变了,敌手也变了,但舍生忘死的英勇气概却如出一辙。有这样的魂魄在,莫说新冠肺炎病毒,哪怕任何的艰难险阻,都不可能成为羁绊。精神的传承,会让民族的脊梁挺得更直、不屈的性格变得更坚。

“这仗我不打,着实面对不了自己。”医师文力写给爸妈的信很简短,却笔调轻松,诙谐幽默,很是耐读。似乎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他不羁的性格和豪迈的气魄。怕父母担心,出征前,他撒了谎,说是去南方某城市出差。这个谎,他撒得并非不可原谅。可他还是在平生第一封家书里向父母诚恳地道了歉,他说,对家而言,他跑得像个“逃兵”。他觉得有愧于父母。自古道,忠孝不能两全。也许,在文力心里,他很想找到那个平衡点,但在选择面前,他还是把砝码加到了“舍小家,为大家”这一边。文力说,对国家需要而言,他不是“出走”,而是“出征”。关键时刻,他能掂量出哪头儿轻哪头儿重。文力无疑是个有着真性情的男子汉。

作为媒体的副主编,王骥飞写给妻子的家书,可谓文采飞扬,感人至深。他的妻子在金银潭医院重症隔离区。王骥飞当然知道那是生与死的考验。他对妻子说:“在你加入上海医疗队飞向武汉的那一刻,在你走入金银潭ICU病房的那一刻,我认怂了,但你不能,保护好自己,我和女儿等你回家!”可以想象,写信的王骥飞,眼圈一定是红的,读信的妻子,心里一定是暖的。有多少个妻子或丈夫奋战在抗疫一线,就有多少个像王骥飞一样牵肠挂肚的人,从流溢在笔端的细腻情感中,担忧、不舍、加油、鼓劲,所有的情感都化作了力量的源泉,让一线的亲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在孩子们澄澈的眼神里,他们的父母原本只是父母,寻常的日子,陪他们学习、聊天、玩耍。但在疫情面前,职业,决定了父母的走向,责任,昭示着父母的担当,那些医生、护士、警察、公务员,抑或社区工作者,所有逆行者的背影里,都吸附着太多纯净而又担忧的眼神,让他们一下子把父母与英雄联系在了一起。这些孩子用书信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文字抒发内心的真实,而父母俨然成了他们价值和行为取向的风向标。陈竞择在信中对当医生的爸爸说:“我也想快快长大,和你们一起信心满满地打怪物。” 读着上初二的女儿从遥远的宁夏寄来的信,作为援鄂护士的刘艳红,实难想到,平时娇滴滴的女儿,会说出“夜再长也有星空陪伴,路再长也会有终点”这样极富哲理的话来。经历,让孩子懂得了成长的意义。于是,刘艳红的泪水里,流淌的不只是感动,还有欣慰。

50封抗疫家书,有写给父母的,有写给孩子的,也有写给爱人的,每一个字,都像跳动的音符,汇成了抗疫的交响曲,在神州大地的上空,荡起最优美的旋律,飘散进每个人的心里。

小书里的大爱,所展现出的家国情怀,让人性之光,在那一刻,更加熠熠生辉。

□赵同胜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