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职工劳动安全健康权益不容侵犯
不能任由手机APP“窃取隐私”
长期护理险试点扩围 值得期待
如此糊弄
博物馆要拉近 与观众的距离
为职工文化站共建模式叫好
防范学生溺水 亟待构筑安全防线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6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能任由手机APP“窃取隐私”

 

近日有网友发现自己手机上安装的很多App存在频繁自启动,访问、读取手机信息的现象。其中一款移动教学软件“优学院”十几分钟访问手机照片和文件近两万五千次;另一款办公软件“TIM”一小时内尝试自启动近7000次。(6月8日 央视新闻)

可以说,手机APP窃取隐私或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现象,早已不是新问题。如一些手机APP会自动获取位置信息,获取“打开摄像头”权限,获取“使用话筒录音”权限。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必需品的背景下,如果对APP“窃取隐私”行为放任不管的话,无疑会导致每个人身边都潜伏着一个“偷窥者”,给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安全感带来极大威胁。

人们对智能手机的深度依赖决定着其已成为人们的随身物品。工作开会时携带手机,居家旅游时携带手机,甚至休息时也将手机放到床头。那么,一旦一些APP无视用户权益,随意窥探、收集用户隐私的话,消费者将毫无隐私和安全感而言,沦为被随意窥视隐私的“裸奔者”。

在信息时代,守护公民隐私的重要意义不亚于守护公民的财产安全。因而,监管部门和执法机关理当积极作为,科学应对,妥善处置。如推行强制标准和事先审查制度,不符合保护隐私标准不得面市。并强化监测力度,及时下架、屏蔽违规APP,追究开发者和应用商店的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从而有效清理潜伏在人们身边的“隐私窃贼”,让用户成为技术进步的受益者,而非可以被围观隐私的“透明人”。

□史洪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