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您是不是遇到过很多不文明行为,比如,遛狗不拴绳,乘公交抢座,文物上乱刻乱画……从6月1日起,《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北京将重点治理公共卫生、公共场所秩序、社区生活等6个领域的29种不文明行为,任何人有权拍照录像协助执法。(5月28日 《北京日报》)
下个月起施行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制止,并可以向政务服务热线或者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投诉、举报;对不文明行为采用拍照、录音、录像等形式所做的合法记录,可以提交行政执法部门作为执法的参考。”“随手拍”不文明行为入法,对于充分调动公众监督,共同遏制不文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随地吐痰、乱扔烟头、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有效监管监督。一方面,执法监管太远。有关部门人手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到“人盯人”的全方位、立体式监管,难免助长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同时,社会监督太软。虽然不文明者有错在先,但由于缺乏法律赋权,其他人监督起来有些底气不足,容易被当事人质疑多管闲事,引发矛盾冲突。于是,不少人就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睁只眼闭只眼。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有助于发挥立法引领作用,更好地教育、引导和规范文明行为。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赋予公众“随手拍”举报的权利,可以有力激活公众的参与和监督,让不文明行为成为过街老鼠,让文明习惯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张淳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