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家的360度艺术启蒙书》是一套大众普及丛书,作者都是知名艺术界人士,写作采取固定的模式,前半部分是传记,线性叙述画家生涯;后半部分选取10个关键词,紧扣作品分析风格。两部分互相印证,搭配大量名画,展示其人其作。
《爱上莫奈》是丛书其中一册,由资深艺术评论家郑治桂、郑丽卿联袂撰写。
该书前半部分突出莫奈的生活,包括他的求学经历、恋爱经历。莫奈成长于诺曼底的勒阿弗尔,自然风光是他永远的艺术源泉。青年时期,莫奈曾师从颇有造诣的海景画家布丹,布丹带领莫奈学会了户外写生和观察光线的变化。莫奈的灵感来源还有日本的浮世绘,带着神秘的东方神韵。很多印象派画家都受到浮世绘的构图、色调与日常生活场景主题的影响。
莫奈后来成为印象派的领袖。1874年,“艺术家无名协会”在巴黎举办了首次展览。“印象?”刻薄的评论家嘲笑莫奈的《日出·印象》,“哪怕最简单粗糙的墙纸图案都比这幅海景画更像一幅已完成的作品!”莫奈和同伴们坚持立场,索性以“印象派”为名。
在19世纪观众看来,这些作品简直乱七八糟。线条和色彩应该融汇,看不出痕迹,成为平滑的表面,可是,《日出·印象》是怎样的啊?笔触粗放,细节模糊,弥漫的光晕雾蒙蒙地笼在画布上,消除了视觉的清晰性。这伙年轻人的作品,到底是涂鸦还是绘画?
19世纪后半叶,欧洲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迅猛发展。人们的感觉也仿佛晃晃悠悠、混乱动荡。正如波德莱尔所定义的,“现代性是暂时的,难以捕捉的,且偶然的”。印象派画家以其敏锐的感知,试图抓住即逝的瞬间,营造城市的生活氛围。印象派的绘画主题是现实的眼之所见,比如塞纳河畔的风景、街上的绅士淑女、劳作中的农妇。这样的题材场景在当时被认为是激进先锋且违反世俗道德的。
书的后半部分以关键词的提取与讲解,呈现莫奈每个时期代表作品的形成与整体风格的渐变过程,干草堆、白杨树、卡米尔、鲁昂大教堂、伦敦国会大厦、日本桥、睡莲,重复与差异,琐碎与宽广,繁复与单调,主观与客观……莫奈的艺术世界,是一个流动的、安定的、既真实又虚幻的世界。
“来自大自然的寥寥三笔胜过画架上两天的室内工作。”莫奈把他的想法与毕沙罗、雷诺阿、塞尚等朋友分享。他们走向室外,走向野地,在风景中大胆捕捉光线,描绘自然所具有的色调。莫奈在技法上也有很多创新,为了保持颜料干燥,他几乎不加调色油,让色彩凌驾于颜料的塑形能力,他避免使用光油,以免损害色彩效果,他还充分利用当时色彩学的研究,大量运用原色和间色以体现互补色的强度在并置时的放大效应。
莫奈的画有时看上去甚至是笨拙的,但是正由于他的这一艺术手法,他才不至于停留在某种或许能使他避免笨拙的模式里。莫奈活了87岁,从1840年至1926年,他的艺术生涯见证了印象派的浮沉荣辱,莫奈曾经穷困潦倒,后来是巴黎艺术圈的成功者,他在寻求机会、自我宣传上有时显得过于老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艺术中妥协。
“印象派的历史从其发展之初到鼎盛时期,克劳德·莫奈都与它紧紧相关联。所谓的印象派,其艺术形式并没有严谨的规范,所以每个画家都有各自不同的印象派风格。”该书这样评价,“而莫奈,是唯一始终坚守在光影与色彩的世界里捕捉‘印象’,也因此,借由他的画作让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
□林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