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为助力南中轴申遗,同时提升老胡同风貌和生活品质,天桥街道开始拆除违建,并计划于明年年底前复建辖区内七条胡同,再现从明清到近代各种风格老式民居,打造一条“天桥探访路径”,使之成为老北京建筑“活态博物馆”。
这是一条令人高兴的消息。特别是老北京,渴望天桥“复活”久矣。
数年前,也曾有过天桥改造的消息,据说将建成演艺区,包括30个剧场,7条特色街,其区划基本上就是当年老天桥的范围。为此,笔者曾兴致勃勃赶去寻找儿时熟悉的天桥。然而,那里除了新楼还是新楼,旧时建筑竟难觅踪迹。如果不是新建的“中华影城”还保留了旧有的“中华”二字,并且没有“挪窝”,老北京想不到那就是曾经热闹非凡、充满乐趣的天桥。除了地名,天桥没了……
新的消息说,这次改造“将用最小干预的修缮方法对辖区的七条胡同进行改造和修缮”,即按修缮古建的方式修缮民居,力求最大程度恢复老天桥各类民居样貌,既有富贵人家的磨砖对缝,也有穷苦百姓的碎砖垒墙。想象这个场景,也够令人神往了。
不过,老北京天桥的特色并不在建筑,而在游乐。上世纪60年代初的天桥,大体保持着旧时面貌,以杂耍为主,汇集了各路艺人,戏园子、电影院、茶馆、酒铺更是星罗棋布。格局虽显杂乱,却也处处有趣。
说这些的意思是,改造后的天桥,除了修旧如旧的民居,(所谓“特色街”,千万别弄成毫无特色、不伦不类的商业“大杂烩”。)建议政府下更大功夫,努力恢复天桥的游乐、演艺功能,让游客逛老北京建筑“活态博物馆”的同时,能够尽兴观赏各种表演,领略老北京民俗,感受真实再现的南中轴风韵,这才是北京天桥最大的价值所在。
□一刀(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