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复工复产中要重视职工心理需求
莫让“三无额温枪”干扰防疫工作
整治“随地吐痰” 并非小题大做
“宅经济”
杨柳飞絮 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景区限量开放,对防控疫情非常重要
小区防控 物业要多出“妙招”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20年4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工复产中要重视职工心理需求

 

复工复产中重视和开展职工心理援助,不仅是职工的现实需要,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社会生活恢复常态的需要。不仅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工会组织也要重视,让职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消除消极情绪,有效缓解压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疫情,投入工作。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趋缓,各地大多数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与此同时,部分职工因受疫情影响产生的心理问题开始显现,应该引起相关方面的关注,并给予切实的援助。

在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总工会对部分地市及企业的调研发现,有职工因为疫情期间亲人朋友的离去导致的哀伤心理还没有化解;复工复产企业部分职工因顾虑防疫安全措施是否到位而产生焦虑,容易恐惧、发怒;有些职工因过度关注疫情而精神紧张,无法迅速切换到工作状态。(4月13日《工人日报》)

疫情防控中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国家卫健委早在2月初就已经提出,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里,也闪现着一批心理医生的身影。只是当时以救治病患为主,心理干预也主要针对一线医护人员,现在则逐步转换为社会人群。

北京市总工会在疫情发生后,最早关注了职工心理干预问题,第一时间开通了24小时职工心理援助热线。迄今在收到333条来电求助中,68%与疫情相关,涉及居家隔离时间拉长而引发的焦虑和矛盾,如夫妻、亲子关系紧张;面对因疫情停课,担心子女学业;复工复产后收入减少,车贷放贷压力,等等。诸多因疫情连带出的“次生问题”借由一通通电话,寻找着诉说、求助通道。心理咨询师通过专业疏导和耐心陪伴,为大多数求助者化解了负面情绪,帮助他们树立起面对和解决工作生活困扰的信心。

以往的实践证明,发生战争、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机等创伤性事件后,心理救助是一个不可缺少也不容忽视的课题。汶川地震后,中科院心理所对灾区6000余名中小学生调查显示,灾后半年创伤后应激障碍人群达12.7%-22.1%,明显抑郁症状者达13.2%-21.5%,明显焦虑症状者达20.2%-29.9%。灾后一年再度调查,这三项指标仍分别高达13.4%、22.7%和16.1%。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与病毒给人们身体造成的直接伤害比较,心理压力问题显得更为隐蔽。一项专业调查结果显示,约有35%的受访者遭受心理困扰,出现明显的情绪应激反应。与地震造成的短时伤害比较,此次疫情防控措施在某种程度上“隔离”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使一些人产生了持续的焦虑和紧张,这也意味着更长时间的心理疏导和重建。

企业复工复产后,对职工心理的关爱和援助要注重分层分类服务,既要满足普遍的心理需求,又要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心理干预,还要结合不同企业和不同职工特点实施不同的关怀。就工会组织而言,要努力为职工提供各种形式的心理援助,满足职工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如通过职工热线电话沟通、登门走访、工作随检等渠道,摸清疫情期间职工心理状况,掌握职工所思所想,对在岗人员、待岗人员、患病或隔离人员以及家属,分类梳理不同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复工复产中重视和开展职工心理援助,不仅是职工的现实需要,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社会生活恢复常态的需要。不仅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工会组织也要重视,让职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消除消极情绪,有效缓解压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疫情,投入工作。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