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战疫情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守护重症患者的“特战队长”
马著: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
戴军:抗疫中的城管“老兵”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4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ICU医生姜利:
守护重症患者的“特战队长”

 

“作为一名ICU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本职,是应该做的。”对于到武汉一线支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说道。今年3月初,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出台表彰决定,对全国卫生健康系统113个集体、506名个人进行了表彰,姜利榜上有名。

临危受命赶赴金银潭

1月25日晚上,姜利出征前往武汉。此时,在这位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的脑海里,不停闪现着17年前抗击SARS的一幕幕,这位从事危重病医学临床工作近30年、参与救治危重症患者数千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的重症医学医师不由得百感交集,她深知即将面临的又是一场“硬仗”。

1月26日,姜利抵达武汉,与先期到达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等专家会合,马上到武汉市第一家新冠病人定点收治医院金银潭医院。在那里,她负责管理一个病区组。

姜利坦言,病区里除了本院的医护人员,还有从湖北各地增援过来的,专业背景也各不相同,所以姜利等专家差不多花了一周时间,一边抢救病人,一边和临时组建的团队进行磨合。专家们对医生、护士和病人都做了分组,然后梳理管床方式,重新设计了工作流程。“什么时间做什么工作,多长时间重复,谁来负责什么,碰到什么情况怎么去处理,都一一流程化、制度化。”在姜利的指导下,病区组不仅建立了早晚双查房制,而且内外配合也逐渐开始默契。

尽可能多地完成救治

金银潭医院作为一家传染病医院,平时并没有太多的重患者,只有一个16张床位的ICU病房。“在这个特殊时期床位就不够用了,我们临时把两层普通病房进行改造用于收治重症患者。”姜利所负责的南六病区就是由普通病房改造的ICU病房。

为了尽早让患者得到良好有效的救治,姜利和她所在的医疗团队,不仅要进入病房逐一了解患者情况,还要梳理治疗流程以及管理办法。“担子不轻,每天忙的头晕眼花,累的腿都发软。但我硬是咬牙挺过去了。”由于患者资料、化验和影像学的片子都在工作区,而患者和血气单、护理单都在污染的病区里,这和平时的工作习惯有很大不同。姜利与医疗组因势制宜,每天早上根据患者的化验结果、夜间病情变化和影像学检查,调整治疗和用药,确定当日治疗方案和操作内容,然后穿好防护进病房,查房并完成操作。

有着近30年重症医学临床工作经验的姜利,在隔离病房工作起来游刃有余。给患者吸痰、调呼吸机、翻身、换药,为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肺复张、血液净化治疗、液体复苏抗休克治疗……即便没有太多操作,这样一个流程下来也平均需要2个小时的时间。由于防护用品紧张,只能减少进去的医生数量和频次,姜利每进去一次,都会尽可能完成最多的工作,冒着风险完成最高危的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手术。

去病区“阻击”病毒

“重症医生的任务,是通过ICU的力量及时抢救危重症病人,降低死亡率。说到底是在亡羊补牢,但是洞太多的话是补不好的。就需要从上游把它掐断。”作为国家专家组成员,姜利不仅要在病房里抢救病患,还要负责去病区“阻击”病毒,到各家定点医院和非定点医院的每一个病区、每一间病房筛查,了解收治入院的确诊或者疑似的危重病人情况,从而在“上游”及时发现问题。

与以往不同的是,姜利这次承担的巡查“捞人”工作,都得要她去每家医院了解、摸底。姜利要在普通病人中甄别、筛选出重点病人,对危重患者给出明确医疗建议。由于存量太大,这项工作有时比在金银潭重症病房还累,但姜利说,这是她特别愿意做的事,因为这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命题。

在抗疫一线,姜利发挥了重症医学专家的作用,向国家提供了最专业的研判建议和应对良策。姜利经常一天走十几个病区,并完成书面巡查报告,汇总危重患者情况及存在问题。利用晚上回驻地的时间,撰写《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管理专家推荐意见》《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治疗流程专家建议》等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提供参考。

姜利说:“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非常具有挑战性,而我所做的ICU工作就像‘加固一个房子抵挡暴风雨’,帮助患者撑住,争取时间恢复防御系统,进而清除病毒。”

□本报记者 闫长禄 通讯员 王蕾 文/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