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房山区生态环境局获悉,2019年房山区生产排放减量化效果明显,“散乱污”企业上账150家,整改完成150家,今年将持续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作为首都西南生态屏障,去年一年来,房山区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截至去年底,全区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比全年任务目标低11微克。另外,拒马河、小清河、大石河水质达标,无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受污染。
环境改善取得成效的背后,是房山区生态环境局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结果。在大气治理方面,大力削减各类污染排放,截至去年10月,累计淘汰重型柴油车5327辆;生产排放减量化效果明显,“散乱污”企业上账150家,整改完成150家,餐饮油烟专项整治自主改造1051家,汽修企业专项整治检查565家次,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专项执法检查发现环境违法行为160起,处罚金额286余万元。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整治入河排污口,加密大石河监测点位,提高监测监管频次;对因地下管网建设不清和企业偷排情况难以辨别的情况,约谈重点地区废水排放企业。
今年,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将继续坚持源头治理、多措并举。PM2.5年均浓度达到市级要求,辖区降尘量控制在6吨/月·平方公里以内。另外,地表水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同时,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年重型柴油车执法检查量不少于22.2万辆次,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本报记者 周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