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一人一张课表,对老师裁决有质疑可以诉诸“公堂”;评价体系不再“唯分数论”,而是发放可校内流通的“龙币”;家校共建委员会自发组织学生校外活动,校内外实现联动……中国教育学会“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 2035学校行”暨新时代初中学校教育论坛首站上周末走进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该校交出的未来教育答卷让近千名京内外来宾惊叹。
放开学生的手脚,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指导工具、法规标准和评价办法,把现实生活和社会变成“学生的终身学习场”——这是十一龙樾校长王海霞对校园“未来小镇”的设想。
作为十一学校的第一所新建分校,龙樾所呈现的是十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落地的又一个性化样本。位于海淀北部的十一龙樾继承“十一系”因材施教的育人模式,形成117个学科课程资源、36个综合实践课程、72个职业考察课程、9条研学课程的课程体系,学生一人一张课表。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发放“龙币”,学生通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赚得的“龙币”,在“龙市”上从其他同学手中购得心仪物品,这种不再“唯分数论”的评价激励机制成为该校“未来小镇”的常态。
此外,十一龙樾秉持无边界的教育理念,实行家校、社会通力育人模式,自发成立家长教师委员会,定期开展家长教师恳谈会,定期举办亲子游,社区“访学团”经常到校。
海淀区教工委书记尹丽君表示,十一龙樾是海淀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背景下的新建校,也是落实海淀教委“让每一所学校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通过“未来小镇”建设,把未来教育的理念植入课程、评价机制,甚至建筑设计中,形成独特的教育生态,打通各学段、全员、全方位的育人链条。
据悉,中国教育学会将继续走进在基础教育领域创新实践中取得丰硕成果的各类学校,全面解读其面向未来教育探索的经验,为同类校提供更多启发和借鉴。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