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字钢是施工工地间的一类建筑材料,它十分寻常普通,但质地坚硬,就像这群扎根工地的青年建设者,他们虽平凡,却又无比执着与坚韧。
他们都是来自中建二局华东公司的一线青年。当钢筋水泥混凝土,与一群二十啷当岁的青年相遇,碰撞出的是一幅幅充满活力与温暖的图景。在全国总工会和中央网信办举办的“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专场总结展示中,这支从工地走出的乐队,收获了现场众多粉丝的点赞。成立5年来,这支向阳而生的乐队,带着坚韧、带着温暖、带着欢乐与感动,一路成长一路歌。
“离开很容易,但我选择留下”
7月初,一批2019届实习生前来报到实习,工字钢乐队的“元老”级成员、贝斯手张莹也变成了别人眼中的“莹姐”。同事眼中女汉子一般的“莹姐”却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工作之初,张莹常常接到母亲关于是否考虑换份工作的电话,“爸妈有一次来工地看我,我一头汗两腿泥,戴上安全帽整个就是一假小子,住的又是临建板房,然后我妈看过后就觉得接受不了”。然而,话锋一转,她却说,“其实,想离开很容易,但我选择留下”。让她选择留下来的,是一份只有建设者才能体会到的成就感,也源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2015年,在华东公司团委的“撮合”下,工字钢乐队成立了,一群才艺之星火速集结,这些成员全部来自该公司基层一线的不同工地,平均年龄25岁,看似单调、平凡的建设工作并没有磨灭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以及那颗驿动的、文艺的心。就这样,天南海北的他们,开启了一段其乐无穷的“双城生活”。
“节前最后一次排练,大家周六休息时间,到上海集合。”只要公司团委一声召唤,大家就会安排好手上的工作,背上钢琴、电吉他、贝斯,运出架子鼓,迅速前往目的地。
有人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歌手梦”,有人在这里,找到了仿佛失散多年的“知己”,也有人在这里,成为了想成为的自己。音乐渗透进他们的生活,为他们的工作注入了一道明媚的光,而生活也变成他们音乐的一部分。他们把工地间发生的小浪漫、小故事酝酿成一首首歌曲,于是,便有了一首真情满满的歌。
“工地是灰的,但青春是彩色的”
“做工程,没有不辛苦的”,工字钢乐队的萨克斯手张墨讲述起成员日常的工作时,这样说道。在工期最紧张的时候,大家常常早上6点就要从床上爬起来,晚上忙完常常是深夜,有的为了不耽误进度,拖延了婚期,有的已经一年没回家见过自己的娃。“城市总要有人来建设,前两天和家人视频,我指着我们盖好的那一大片住宅,跟他们说,你们看,这些都是我们建设的,不仅这些,你走在每个城市的大街上,看到印有‘CSCEC’标识的建筑,都是我们在建的。” 这份发自心底的自豪,支撑着乐队成员扎根一线,坚定地走下去。
“工地虽然是灰的,但青春应该是彩色的”,工字钢乐队也用行动,诠释着工地青年的音乐“态度”,还亲自“动手”,自导自演音乐MV,带动更多企业青年热爱音乐,热爱工作,热爱公益。
由工人转型为项目管理人员的项目青年李松,就是工字钢乐队的资深“铁粉”,工字钢乐队以他的故事为原型,拍摄了微电影《爱的守望》,并辗转千里,与他一同前往四川家中取景并探望。担任主演的李松体验了一把“主角”的快乐,更收获了来自项目部众多兄弟姐妹的关怀与鼓励。“回家拍戏的3天,家人看到我过得这么好,感到久违的安心”。如今的李松,已是家人心中的骄傲。
乐队还发起“为爱益起来”行动,奔波2000公里,走进四川达州石梯镇福寿乡中心小学,为贫困小学的孩子们送去冬衣,也送去音乐和欢乐。他们还把温暖的歌,唱到了福利院、医院、高校,唱进了独居老人的心里。
□本报记者 马超/文 通讯员 郝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