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潜”海底、“飞上”太空、“化身”食物、“进入”火场……北京市首个5G网络下VR教学服务项目在朝阳区实验小学幸福校区投入使用,记者11月26日在该校看到,学生们戴上VR眼镜,就能“尝鲜”体验上述的沉浸式教学。
该项目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及学科目标,基本建成了5G+VR应用资源库,借助5G网络及VR移动终端设备,学校可随时随地给学生创造虚拟化学习场景,让学生对于抽象或微观知识有了更加直观全面的认知。
目前,该校各教研组正在系统梳理各学科可利用VR开展教学服务的知识点,并结合教学需求匹配合适的VR教育资源。
截至11月26日,学校已经全学科完成VR教学应用的课堂活动,例如在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数学《确定起跑线》、英语《植物生长》、科学《认识太阳系》、音乐《曾侯乙编钟》、美术《梵高 星月夜》、综合《人的耳朵》等课程中使用VR教学,还尝试在跨学科主题式教学中运用VR技术开展教学,取得良好成效。
“以往的科学课中,一些像太空、月相成因等宏观知识,人体、霉菌等微观上的知识点,只能通过照片或视频进行教学,一些空间想象力弱的学生难以理解。”科技教师闫晓娜告诉记者,有了VR设备后,学生们身临其境去感受知识点,变脑力想象为视觉直观,可以有效提升学习兴趣,也能让学习变得更高效。
该校幸福校区王晓松主任介绍,目前学校已经实现5G网络的全覆盖,配备的80台设备基本满足日常教学需求。未来,项目将陆续在各校区推广。
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认为,5G+VR教学服务项目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了传统教学设施及环境的限制,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同时,新技术的出现,让学生在虚拟的多维空间中自由想象探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