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梦想照进现实
医者仁心
奇妙幻想中的脉脉温情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者仁心

 

几十年间,我与不少医生打过交道,有努力探究民间传统医术的地方郎中,有治病救人不取分文的草药妙手,也有集中西医于一身的正规医生。其中有一位姓谢名世伦的医生,居然还成了我的挚友。

我与谢医生相识得比较早。一次,我感冒了去看医生,时值“撤区并乡建镇”不到半年,镇医院还没有自己的房屋,便设在原乡电影院,观众大堂里拉上布幔子隔做两半,一半堆放药物,另一半摆上十来张木床,专供重症患者住院治疗,窄小的放映间则成了门诊室。前来看病的人较多,候了好长时间才轮到我。我走进“门诊室”,只见一个二十来岁的“白大褂”,人长得白白净净的,戴着一副黛边眼镜儿,显得十分斯文。他让我在板凳上坐好,认真地给我进行望、闻、问、切,然后提笔开了处方。我在小街上的熟人家找了一杯开水,服下他开的药后,一会就感觉身上轻松了大半,而且没花多少药费。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就与他打起交道来。他是医生,我不是医生,但我们二人志趣相投,也是一种缘分。他问我为何懂得医学之道,我说我少年时候也曾经有志于从医,跟一位老医生习过中医,读过一些工具书。他说他主要学的是西医,中医是他自修的,因为中西结合诊治疾病效果更好,况且农村卫生院目前还缺乏科学诊断设备,医艺不全面是不行的!我连连点头称是,他朝上推推鼻梁上的眼镜儿,给了我一个会意的微笑。

三年后,镇卫生院与原乡卫生院合并在一起,他当上了院长。从此他成了大忙人了。因为他不是“甩手掌柜”,而是既要当医生又要当护士才行!每日里,他不仅要给人诊病情、开药方、搞护理,还要查病房,了解病人用药及康复情况,并且上级开会他要去领会精神,领导莅临检查工作他要去汇报工作。终日里事务缠身,忙得他不得时间好好休息,有时候刚端上饭碗扒上一口,只要病人一叫,就得马上赶过去问个明白,有时候刚躺上床合上眼皮,只要患者家属砰砰一拍门,就得赶紧出去看个究竟……他这种事事带头,有求必应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令人心悦诚服。

那时候,山里仍旧缺医少药,人们有了疾病采用的是“神药两解”,端公巫婆“招呼”不了再请医生,医不好就自认苦命。自从本地有了像模像样的正规卫生院,人们就不再有生命之忧了。记得有一年7月间,一个姓陈的村民打牌输掉了一大笔钱——这钱可是全家人辛辛苦苦做工换来的。他害怕亲人责怪,便喝下了一小瓶氧化乐果。这是一种剧毒农药,中午家人们从山坡上干活回来吃午饭,才发现不妙。马上呼叫当地人前来帮忙把寻短见的亲人送到卫生院。但由于心慌意乱,家属流着眼泪说忘了带钱,谢院长就说救命如救火,钱的事儿以后再说!接着他组织医护人员马上抢救患者。结果这个村民经过多次灌肠洗胃,才清除了毒液,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就这样,谢世伦及卫生院声名大振,四方患者慕名而来。幸亏他内外科兼修,既能排解疑难杂症,又能操刀手术,让患者转危为安。要不然,卫生院办公室墙上,哪会有一面面“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大红锦旗啊?

后来,我曾登门拜访过他几次。他也不只一次来我家做客。但接下来的年年岁岁,我“穷事”多,他工作忙,彼此都脱不开身,只是在手机上保持联系,似乎渐渐地,竟然有点儿疏远了。

前不久我专程去看望他。他所在的医院地处国道,医院大楼恰似一颗璀璨明珠点缀其间,十分耀眼。在它周围,一条条街道平坦洁净,一栋栋楼房别致新颖,一家家超市商品齐全。与七八年前对照,这里的变化可真大呀!尤其是,当我看到广场上载歌载舞的人群,一个个红光满面、健健康康,内心不由得充满了对谢医生和医务工作者的敬佩之情……

□帅远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