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摘
3上一版  下一版4
 
G时代的朋友圈
湾仔历史地标玉虚宫 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英国一头驴庆60岁生日 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河南济源王屋老街 晒土馍蜿蜒百米成美景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11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G时代的朋友圈
2G时代有短信,3G时代有QQ,4G时代有微信,5G时代,我们将用什么方式社交?这种变化对未来生活、工作、思维方式将产生哪些影响?
 

在前不久结束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多位业界大咖表示,借助5G技术,将来每个人都是一个IP,人与人之间的联络与交往将更加快捷、便利、无时差。

不管是朋友间、职场中,甚至相亲恋爱的交往方式,都将发生难以预料的聚变。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5G时代,人际交往关系将不断重构,思政工作的实现路径难免发生变革,了解这种变化,摸准时代脉搏,才能探索相应对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生命线”的再出发。

火星文、表情包、语音通话

那些年,

我们追过的网络社交

关于网络社交这件事,大多数人经历了PC端网络聊天室、网络社区到PC端QQ、手机端QQ、微信……多种不同形态网络社交方式的过渡。

这个过程伴随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越来越不受时间、空间等物理维度因素约束外,网络社交也拥有更多的包括文字、火星文、表情包、动态表情包、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丰富的表达形式。

最早的1.0时代社交媒体是以PC互联网的QQ、贴吧、论坛等为代表,这是基于2G通信技术的社交媒体形态,用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表情符号来进行交流。虽然利用互联网技术突破了地域限制,建立了跨空间的人际沟通网络,但每个用户只能固定在电脑前进行文字符号的传递。

随后2.0时代的社交媒体是以移动互联网的微信为代表,这是基于3G技术的社交媒体形态,用户可以采用语音、图片等符号进行移动空间的信息沟通,能够更加明确兴趣和需求进行一对一的社会关系建构。

3.0时代的社交媒体是以抖音、快手、秒拍等短视频产品为代表,这是建立在4G通信技术基础之上的社交媒体形态,用户之间可以直接进行视频交流,可以根据标签寻找有针对性的内容。

网络通讯技术的变革彻底颠覆了用户习惯,人际交往关系也在不断进行变革和重构。在这个过程中,交往关系由互利状态向去功利性状态转变。心理学家王薇华认为,互利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人际交往需求分为情感定向和功利定向的不同层次。比如,有时候虽然是功利定向的交往,但也会有感情的沟通和反馈;有时候虽然是情感定向的交往,但也会有物质利益上的互相帮助和支持。

我们为什么要社交?

爱和归属

从前车马慢,书信远,一生只够爱一人。如今交通快,交流近,朋友圈空前膨胀。有人说,过去的社交是一句一句说出来的,现在的社交是一下一下敲出来的。

不管在哪个时代,社交都是被人们所需要,不可或缺的。现代社会,互联网给社交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无论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还是职场社交,二次元社交,社交的本质始终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是感情上的需要,是爱和归属。

社交是人的一项基本需求,人需要依靠社会交往来获取信息、建立社会网络、消遣和实现自我价值。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将社交从线下带到线上,并且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短信,彩信,即时通讯,到实时视频,社交内容的密度和互动手段不断革新。无论是先看脸再聊天,还是先聊天再看脸,都是试图高效地解决社交关系的建立和维系。

一直热衷在朋友圈晒自拍、旅游、美食的李潇,最近居然把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了,并且基本上不再发。“关闭朋友圈之后,我觉得自己解放了,再也不用时刻惦记着看谁给我点赞,也不用拍照五分钟,修图半小时。整个人轻松多了。我的生活不想被关注,也不想关注别人的日子。”

越来越密集的网络社交,在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交压力。QQ时代,从渴望着“滴滴”传来的声音到最后再也不把自己的头像点亮,一直设置为隐身状态。实质上是从一开始的新鲜感,到最后不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状态的心理变化。微信时代,从朋友圈评论点赞的火热,到后来朋友圈分组可见,三天可见,直到关圈退出。人们开始质疑用社交网络里的标签去定义自己的价值,同时也用相同的眼光看待圈里的所有人。

从抖音的井喷式用户增长足以看出人们对于视频社交的喜爱,其产品经理表示:“我们希望创建一个无压且有温度的熟人社交产品。”

熟人社交能否做到无压?现在的网络社交中,熟人变成了“点赞之交”,陌生人又占据了太多的朋友圈空间。我们逐渐疏远了曾经熟识的朋友,但却并不能在那些不太熟的朋友里找到安全感。

如何让社交实现本质,帮助我们使自己更充实,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和归属感,而不是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空洞去靠他人填补,这将是未来社交产品需要面对和解决的。

交往个体的个性得以张扬,话语权得以凸显,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格局得以呈现

5G时代的社交

据了解,5G时代的网络社交方式将大维度地突破时间、空间等因素束缚。纵使远隔千里,依然能做到真实性、沉浸度的“面对面”交流。4.0时代的社交媒体将是以VR社交为代表,建立在5G通信技术基础之上的传播形态。

VR社交与之前的社交媒体相比,特点明显。首先是社交高度沉浸化。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始终隔着终端的屏幕,人与机器之间只能是交互作用。但VR社交是用户戴上显示头盔和数据手套等交互设备,进入虚拟环境中并成为其中一员,可以和虚拟环境中的各种对象互动,就如同在现实世界中一样。VR设备封闭了用户的视觉和听觉,使用者全身心投入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其次是交互方式场景化。与当前基于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表现形式的信息沟通与分享不同,VR社交的用户可以使用更加多样的交互方式,彼此之间可以进入场景中一起看电影、画画、做各种游戏,在虚拟场景中建立社会交往关系。

最重要的一点是,VR社交可以进行非言语传播。由于VR社交真正实现了“在场”,这种真实感既让人期待,也给不少网友带来了困惑。“以前跟哥们喝酒,还可以撒谎说加班开会,这以后即刻现身,我可就无处可藏了。”罗杰的烦恼在于,善意的谎言将来也许真的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5G时代,如何面对自己、同事和亲人,恐怕都要有新的心理准备和转换。

摘自央广网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