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不识字的 老王
做一个灵魂有趣的人
■征稿启事
油泼辣子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10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油泼辣子

 

我是陕西人,打小就爱吃油泼辣子。来京数年,口味至今不改。取晾干的红辣椒,去蒂、焙干、捣碎、加点盐、用滚油一泼就得。讲究的,得用老家地道的秦椒、菜籽油,不但香,而且吃了不上火。不过现在快递运输这么发达,要吃上正宗的油泼辣子,根本不成问题。

关中老家那地方,以前一日三餐离不开辣椒。早上熬得黏黏糊糊的苞谷糁子,就着凉拌生辣子,能连喝三碗;中午是油泼辣子擀长面;到晚上,有蒸馍夹辣子就不用做饭了。做辣椒花样也很多,腌的、泡的、炒的、炸的、凉拌的,口味有咸的、有甜的,不一而足。吃得最多、做法最简单的,还是油泼辣子。

印象中,辣子做得好的,是邻家婆婆。她做的叫“睁眼辣子”。就是在泼油的时候,并不一次把油全倒进去,而是先泼一点,很快滴几滴醋进去,停一下,再倒入剩下的油。随着筷子搅动,辣子表层“吱吱”地冒着小气泡,真跟一个个睁着的小眼睛似的。如此泼好的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勾人食欲。

邻家婆婆总爱说起她娘家——大荔刘家寨的辣子。说那里的辣子有六七寸长,瓤多肉厚,前多半截都是实的,只有后边一点空心,——那是为了结籽。说那辣子油大,碾成面儿,包上十层麻纸也得渗出来。拌凉菜、炒热菜,在她算不了什么。她甚至用辣椒包饺子、蒸“麦饭”(不拘青、红辣椒,切碎,拌上面粉上笼蒸熟,取出晒干,当地人家都是拿这个当菜,随吃随用水泡开)。

“关中八大怪”之一,就是“油泼辣子一道菜”。究其原因,还是昔日物质匮乏、生活条件差的缘故。奶奶在生前常念叨的,就是解放前她一直吃的是用面汤泼的辣子、醋泼的辣子。父亲与共和国同龄,据他讲,小时候他背着馍袋子去上学,每次都是用纸包点辣子面和盐,到饭时在食堂里把黑馍馏热后蘸着吃。那时候,只有家境好的同学才带得起油泼辣子,也不过是泼几滴油,再加点酱油和成。

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吃到的自然一直是货真价实的油泼辣子。但是在小时候,油泼辣子也算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主菜。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慢慢地,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宽裕起来了。

记得那些年,一问起夏秋两季的收成,邻家婆婆总是一句话:“比去年强”,并说现在日子好过得很。怎么个好法呢?她说是“馍蒸得白、辣子泼得稀”。她的儿媳妇说婆婆饭做得好,也是:“馍蒸得白、辣子泼得稀”。所谓“稀”,无非是油放的多嘛。

到现在,家家都开始在煤气灶上油锅小炒,鸡鸭鱼肉随便上桌了。只不过在吃饭的时候,饭桌中间还是少不了一碟油泼辣子。她们婆媳的话,早成了大家谈笑时的一个梗。

前不久,老家的朋友通过微信给我发来一个油泼辣子的新配方,在辣子里还要酌量加入八角、姜片、甘草、桂皮、肉扣等13味佐料。

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油泼辣子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朋友得意地说:“下次回来,我请你吃油泼辣子口味的冰激凌!”乖乖,那该是怎样的感觉!

□屈直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