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19点50分,在东城区一家饭馆门口,多家代驾公司的“午夜摆渡人”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他们一边刷着手机,一边闲聊。80后李鹏来自河北沧州。2016年前,他在通州一家墨水厂当司机,后来企业搬去了天津,几经周折他做了代驾司机。现在不少地方支持发展夜经济,李鹏觉得他赶上好时候了。但劳动合同和社保问题却是很多代驾司机关注的问题,他们圈内调侃签的协议是“阴阳合同”,“我们报名‘代驾’时是加盟,要和平台方、服务方签三方协议”。(9月24日《工人日报》)
午夜“摆渡人”,甘苦心自知。这些午夜“摆渡人”的服务对象多为一些酒后醉汉。此时醉酒者多为理智不清醒,他们常常出言不逊,稍有不如意非打即骂,故意找茬,严重侵害了代驾者的合法权益。如果说这些生活磨难尚能承受的话,最让午夜“摆渡人”心有牵挂的还是将来的个人生活出路问题。午夜“摆渡人”常常得不到权益保障,他们要和平台方、服务方签三方协议,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合同,没有劳动合同就意味着用人单位不用交社保,显然,午夜“摆渡人”成了名副其实的“边缘人”。
午夜“摆渡人”亦需要制度关爱。劳动监察部门要强化对代驾用人单位的劳动监管,运用法律手段敦促用人企业依法为代驾人员缴纳社保。
午夜“摆渡人”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恩泽应该眷顾到每一个劳动者。尤其像午夜“摆渡人”这样的新型职业,他们应该成为人口红利的受益者,而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希望有关部门用心关注这些劳动群体,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制度关爱应成为我们这个社会应有的制度安排。□李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