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的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期待您的来稿
■征稿启事
山 乡 巨 变
饱满诗情的倾听和叩问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9年9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饱满诗情的倾听和叩问
——读《声在树间》
 

每年中秋前后,老屋前的气柑就成熟了,墨绿的树叶,橙黄的气柑,黄绿相间,让气柑树变得煞是好看。除了留下一两个气柑守树以外,绝大多数气柑都会用草叉采摘下来。这样的场景已经是属于三四十年前的记忆了。那时市面上水果品类稀少,土产的气柑就成了孩子们眼中的香饽饽。如今看来,柚子比气柑好吃多了。不过,我仍然怀念那些吃气柑的时日。彼时,乡村“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的桃源图景随处可见,这也是身处城市的我们常常怀念乡村岁月的原因所在,毕竟慢节奏的生活似乎更像生活本身。

怀旧是现代人的通病,作家于兰也经常借怀旧之名,书写自己目睹过的、经历过的、带着自己体温的世界。譬如她在《枣树林》中谈道,“那时的枣树林,早晨总是有布谷鸟的叫声,咕咕枣树,我就听到它在这样说。它说:枣树林的早晨太黄了。我心中有同感,禁不住在半醒半睡中笑了。现在我在城市里偶尔听到布谷鸟的叫声依然会禁不住会意地笑,想起小时候的枣树林和童年时寒碜的梦想。”

当我们忽略或忘记我们的生存之根,于兰通过对生活高度的领悟力和表述力,让她的文字富有想象力和深度,变得富有她个人的风格魅力。

于兰是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已出版《时光的碎片》《红线》等文集。她最新出版的《声在树间》是一部亲近乡村的散文集。于兰以叩问者和倾听者的双重身份,揭示乡村朴素的真理。村庄的每一个地方、每一种动植物、每一个人物、每一则故事都是于兰描写的对象,枣树林、葡萄园、西瓜地,向日葵、萝卜花、扁豆花,野鸡、野鸭、野兔,做暖鸡生意的二闷、离家出走的妹妹、编竹筐的舅舅,偷桑葚、地窖取瓜、自酿葡萄酒……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调勾勒乡村的风景,并赋予它们温情。《声在树间》,是对生存大地进行深沉思考后的书写。

本书包括曲尘花、乡村月光等四辑,收录了《声在树间》等二十四篇散文。于兰的散文叙事从容自如,语言素淡、明澈,文笔充满欣悦感,表达了事物的微妙肌理,展现了汉语所独具的纯真和瑰丽。她以朴素的乡村哲学对生存大地进行了自己独特的思考,不仅以朴素的线条勾勒了家乡高唐的山、水、河流、村庄等风景,而且以朴素的笔法描述了现实的偏僻、贫困以及神秘而浪漫的民俗。她单纯而丰饶的生命体验来自村庄和田野,她讨论着中国农民在苍茫大地上的生死衰荣,庄严地揭示了乡村生活中素朴的真理。

但是,于兰笔下的乡村,不仅仅是田园诗的乌托邦呈现,而且蕴含着一个女性写作者在高速发展的工业社会中独特的理解世界的方式。在乌托邦式的田园写作中,她的散文充满着对乡村的留恋和对城市的排斥。譬如在《遗失的乡村事物》中,作者谈到霜降后的蓖麻菜、手工粉条、猪肉、野生动物、瓜们、扁豆花和立秋家的向日葵。这些事物丰满着于兰的童年记忆,关键是其中还牵连着相关的人物,这些淳朴的乡邻让她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纯净和美好。

□彭忠富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