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老楼、锅炉房,她用双脚丈量青春岁月;熬夜、踏勘、画图纸,她用双手“绘制”首都蓝天。十余年间,用匠心画图,用热心奔走,用初心待人的井帅,也从当初那个一线设计岗位的铿锵女兵,成为了北京煤气热力设计院(简称“煤热院”)的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手执画笔绘蓝图
工地穿梭已寻常
拿画笔勾勒理想的世界,用图形变换和立体透视构建自己的宇宙,这些爱好陪伴井帅从小到大,由童趣逐渐发展成学业,又最终蜕变为职业。2001年,井帅毕业来到煤热院,开始了为首都清洁蓝天绘制蓝图的漫长旅程。
那时,为落实环保要求,北京开展了大面积的锅炉煤改气工作。“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刚入职的井帅并没有得到适应和缓冲的时间,一下子便投入到了和师傅跑工地画图的工作状态。“跑几个工地就画几份图,基本上是一天一个锅炉房。”那段时间,井帅手拿管网图,找气源、看现场,踏勘画图一块儿干。她把穿梭工地当作徒步,把电脑画图当成弹钢琴,苦中作乐地快速掌握了工作要点。完成一个锅炉房的设计,从开始的一周,到三五天,再到后来只需要一天时间,手握鼠标的地方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工作之中,从一开始的不懂就问,到渐渐掌握设计施工的规范、标准和重难点,井帅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和勤奋,成为了院里的巾帼多面手和实干女青年。
2006年,入职刚满5年的井帅,毅然扛起了170座锅炉房的集中改造工程的重任。“那时没有手机地图,要自己记路线,同时对预算的准确度要求高,你脑子里落掉一条河,画完图便会少笔投资。”白天看七八个现场,晚上画图出方案,加班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井帅硬是用短短几个月完成了燃气专业的全部设计方案。令客户没想到的是,从前期方案到后期施工图纸设计、施工配合,都是由她一个人承担。“别人可以轮,井帅不能换。”井帅在工作中的专业能力和重要性,从客户的这句话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显现。
心系民生淡名利
百姓认可胜荣誉
如果说锅炉房集中改造工程是对工作能力的锻炼,2009年的老楼通气工程,便是井帅对岗位责任的一次深刻剖析。“不经历这个工程,我想不到北京会这么大,也想不到还有人过着那样的生活。”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以及用户自身等原因,很多老楼面临的大多是几年乃至十几年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问题。当时煤热院接到的是丰台区8.8万户居民的老楼通气任务,丰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未通气老楼数量占到了全市老楼的2/3以上,布局分散、情况复杂。“有些老楼还在使用没有通风口的集中厨房,一旦燃气泄漏,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还有铁路线密集的地区,老楼坐落在三条铁路交汇的中心区域,就像是被隔绝而成的一座孤岛。”眼中所见,让井帅坚定了加快改造任务、改善地区民生的决心。
短短一个月内,井帅与项目组成员通力合作,走遍了丰台区14个街道、3个乡镇的2000余栋老楼。根据现场踏勘情况,结合测绘成果,又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近6万户的施工图设计工作,并最终得到了政府与居民的双重认可。井帅感言:“现在想想,谁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高大上呢?可我所从事工作的特点与重点,并非是‘最大门站’‘最大燃气管网’等吸引人眼球的概念,而是在锻炼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不放过项目中任何小、散、碎的细节,因为把这些细节综合起来,最能体现民生价值。”井帅表示,走基层、下工地的过程,也是了解不同生活群体状态的过程。“了解他们所需所想,让他们满意,是每个煤热院设计人的心里话。我们做的这些项目不一定能获奖,也不一定能评优,但是能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任何荣誉都比不上老百姓的认可。”
想职工心里所想
与职工共渡难关
在一次又一次的任务期间,井帅常常深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对每一项数据都反复核对,对每一项细节都反复论证和试验。靠着精益求精、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井帅在设计工作中屡有匠心之作,成为了煤热院出类拔萃的青年设计专家,并在2013年担任燃气设计研究一院院长。
井帅表示,锅炉集中煤改气时自己是单打独斗,老楼通气任务时开始锻炼协调能力,如今身在管理岗位,要更加注重与职工的沟通和交流。她常说:“一个人无论多强,能力总是有限的,一个团队如果有凝聚力,力量便是无穷的。所以,管理者要时刻关注团队的氛围和士气。”2017年的农村煤改气工作,是煤热院经历的一场硬仗。那一年,井帅每天不仅要把自己的状态调节好,更要时刻准备防范安全风险、提升团队士气、解决突发问题。在那段时间,煤热院的全体职工夙兴夜寐,有的人画图画到视网膜脱落,勘测累到腰都直不起来,很多人更是面对村民的误会与不理解,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而井帅总是能够第一时间感知到职工的心理变化,给他们加油打气、帮他们排解顾虑,教他们应对问题,有时更要亲自出马,去安抚村民,用最平实的话讲解规范要求,让老百姓理解并且支持设计人员,最终帮助大家一同渡过这段难熬的日子,获得大家的尊重与认可,成为了煤热院的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从一名院里的一线设计者,到全院职工的“大家长”,井帅深知生产一线设计人员的各类需求。她组织煤热院工会买书籍、买设备、建社团、办活动,让职工的工余生活丰富起来。她说:“很多道理你讲得再正确,如果人家不愿意听也没有用,很多活动就是出发点再好,没有人参与也是徒劳。所以,变单纯的正能量灌输为职工正向激励,培育不同职工群体的兴趣点,提高活动的参与度,才能精准贴合煤热院职工所需。”
“食堂北侧的老车棚变成了办公区,门口有竹子的会议室变成了熊猫咖啡厅,可没变的,是煤热院一拨又一拨热爱工作与生活的设计人。”井帅感慨,那些有正能量和人情味儿的老职工,把属于煤热院的优秀特质一代一代耳濡目染地传授给充满理想与朝气的年轻人,让这个凝心聚力的温暖小院儿,一直焕发着独特的光彩,也鞭策着她,一直行走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职工“娘家人”的路上。
□本报记者 赵思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