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将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我国针对儿童的信息保护制度又完善了一步。记者发现,目前大部分APP会以提示隐私协议的方式向用户介绍其信息收集方式。结合该规定,即APP在收集儿童信息时,需设置有隐私协议,且该协议需征得儿童监护人同意,APP不得强制收集信息。(9月10日《新京报》)
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目前针对儿童使用的APP还存在不少不利于儿童信息保护的问题,像专门针对儿童使用的APP都问题不少。比如在媒体记者对30款针对儿童使用的APP测试中,13款儿童APP索取位置权限,甚至还有儿童APP强制索权;6款儿童APP无隐私协议,8款未设置监护人同意选项。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可能造成对儿童合法权益的侵犯。而像一些综合类APP,儿童信息保护则更为困难,陷入了儿童信息保护的困境。比如对于未成年人用户难以精准识别,尤其是很多14岁以下的儿童都没有手机,都是使用大人的,APP难以判定对方真实身份。
对于在儿童信息保护方面存在问题的APP,需要监管部门责令整改,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提升涉儿童APP的“健康度”。也就是对于儿童APP存在的“瑕疵”,亟待打上“制度补丁”。既需要企业能够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对儿童的信息保护方面,做出更多努力,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督促企业履职,强化监管力度,还要通过推动立法、制定政策,进而织牢“保护伞”。
通过多措并举、多方合力,才可能让儿童APP走入健康发展的正轨,从而才能更好筑牢儿童信息网络保护的“防火墙”,也才能让儿童APP发挥出更多正向作用,从而有助于更好陪伴儿童成长。
□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