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肩头上担着孩子们的希望
让每个孩子都有出息是最大的欣慰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9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每个孩子都有出息是最大的欣慰

高秀琴
延庆区下屯中心小学教师
 

1986年,从延庆师范学校毕业后,21岁的高秀琴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美好憧憬,站在了乡村学校的三尺讲台上。这一站就是33年。

高秀琴是延庆区千家店镇人,从小她就有一个当教师的梦想。“我初中的数学老师写板书特别好看,讲课清楚明白。”高秀琴说,“我就想成为像他一样的教师,多培养一些孩子,让农村的孩子走向外面的世界。”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高秀琴如愿成为一名教师。在33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一大半时间担任着六年级的语文、数学的教学,同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这期间,她走进了无数个家庭,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及时沟通。

她曾经带过的一个班中,有一个男孩子总是不写作业,也不爱说话。通过家访,高秀琴得知,孩子妈妈身体不好,家里也很穷。从那以后,高秀琴就对这个孩子特别关注,课堂上督促他积极发言,生活中关爱备至。慢慢地,孩子开朗了很多,学习进步也很大。

“教书是个良心活,无论如何,都不能亏待了学生。”高秀琴说。在从事乡村教育这么多年来,高秀琴教出的学生有千余人,“有的学生后来也成为了教师,而且很优秀。”高秀琴开心地说。

在少先队工作方面,高秀琴用心组织队员参加各项活动,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使孩子们的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为了让农村孩子登上各种活动舞台,展现才华,开阔眼界,她耐心辅导孩子们参加各种活动,包括全国校园手抄报、各级各类征文、小学生模拟法庭、地面粉笔画、汉字听写、摄影、科幻画等,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收获中成长。

在高秀琴的手机里,存的全是孩子们的照片,包括在各种赛事中获奖的、学习中的、活动里的,还有孩子们的生活照。

作为教师,她知道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艺。在课程改革的号角声中,她不断地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让教学方式保持新鲜感。

她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堂,虚心向有经验的年轻教师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目前,她在延庆区下屯中心小学带毕业班,在历年的区级教学监测中,她带的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因工作踏实勤恳, 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市、区级先进班集体,她也先后获得过北京市少先队“金质奖章”、北京市“学生喜爱的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高秀琴根本不休息。“看不见孩子就着急,总惦记他们是否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前几年,高秀琴的眼睛里长了一个东西,因为怕耽误上课,她硬是忍了一个学期,到暑假才去动了手术。开学回来后,因为还不能见光,也怕沾上粉笔末,那段时间她一直戴着墨镜上课,这成了课堂上的一道风景线。

当被问到对从事乡村教师这个行业有没有动摇过时,高秀琴坚定地摇摇头,“从来没有。把孩子们教好,让每个孩子都有出息,就是我最大的欣慰。”高秀琴说。

□本报记者 周美玉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