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机里声音不对,应该卡住了东西,走,咱们去看看。”北京建工新材公司建恒站机械操作班班长邓晓光拍着组员李中虎的肩膀说道。
异响就是命令,9年的时间让邓晓光练就一双敏锐的耳朵,在嘈杂的作业环境中,搅拌机的声音只要有一点异响,他都能听得出来哪里出了问题。工作中,他和班组成员维修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故障。
邓晓光带领的这个操作班在建工新材公司建恒站名气很大,被大家称为混凝土搅拌机把脉诊治的“保健医组”。“这个班组不一般,他们工作中相互配合,解决了不少搅拌机的问题。”该站机械部副部长张朋说。
目前,操作班共有9人,平均年龄31岁,负责混凝土的搅拌工作以及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在邓晓光的带领下,解决了砂子下料不畅、摸索变速箱自主检修等难题,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
从2012年至今,操作班6次获得新材公司“先进班组”荣誉,而邓晓光也先后获得“个人先进”和“青年岗位能手”,以及3次“优秀员工”荣誉。
去年底,操作班在巡查时发现搅拌机运行异响,大家都觉得是小冰块撞击搅拌刀的声音,但邓晓光仔细听后感觉响声没那么简单。他提议停机检查。但是当时正赶上项目工地连续底板浇筑,如果停机会影响工程进度,大家意见出现分歧。为确保安全,邓晓光坚持停机检查。检查发现主机内的搅拌刀长时间高负荷运转折断了。大家赶忙拆卸更换,将事故危险解决在萌芽中。
班组成员每想起这件事还后怕,“如果不停机检修,引发的后果可能会更严重,不管是机器设备还是供应保障,造成的损失会更大。”
每年冬、春两季,砂子下料不畅就成为了搅拌站的老大难问题,打不出去灰,操作班万分着急,如何解决技术难题,如何助力企业解决难题,摆在了邓晓光及班组成员面前。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邓晓光带领班组成员查阅资料,在现场蹲点研究,经常到了深夜。
“是不是可以在下料箅子下安装振动设备来解决下料不畅的问题呢?”一天晚上,大家集体讨论,邓晓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随后和班组成员不断尝试和改进,技术慢慢成型,最终应用到实际中,下料不畅的问题得到了改善,下料的整体速度比原先提高了近40%。
自2016年到2019年新材公司建恒站的产量逐年递增,从日产2000方到日产6000方,从年产60万方到年产冲击100万方,搅拌机通过不断改造实现了产能的不断提高,管理也随之优化,操作班全体成员积极适应,从岗位技能到劳动强度,凭借着优良的传统作风,过硬的技术本领,为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曹海英 通讯员 马峰 赵浩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