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爱在这里延续
李红超:在点滴积累中成长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8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在这里延续
——记通州公安分局白庙北治安检查站政委于文静
工作中的于文静(右)
 

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巡警支队白庙北治安检查站政委于文静有4个“妹妹”,这在熟悉她的同事间不算秘密。“她每次去超市、商场买食品、衣服,都是一买好几份,自己反倒不怎么买。”同事说:“这个姐姐对妹妹真大方。”

对“妹妹”们的体贴、疼爱,在同事眼中已经超出了亲戚间的关心。“妹妹”们的情绪波动,有时也让她心事重重,这让同事更加难以理解,“孩子不懂事还有他们爹妈呢,你跟着着啥急?”每次同事这样劝她,她都沉默不语,“对亲戚家的孩子这么负责的还真少。”同事有些纳闷。

后来,同事们慢慢知道,“妹妹”们是姥姥在世时收养的弃婴。2003年姥姥去世后,当时还未婚的她,接过了姥姥留下来的担子,边读研究生边照顾当时最大16岁、最小只有13岁的4个“妹妹”,一直至今。

“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很难想象她一个女孩子这些年是怎样过来的!”知道了真相后,同事们都被于文静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

为妹妹撑起一片天

于文静出生在山东临沂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她10岁那年起,姥姥接连收养了4个弃婴。于文静便成了四个妹妹的大姐。因为当时家庭收入有限,老人就靠卖花养大了4个女婴。“我从小看着姥姥像照顾亲孙女一样,把4个妹妹带大,从心里觉得姥姥是个了不起的人。”于文静说。

天有不测风云,当于文静的四个妹妹还是未成年人的时候,姥姥不幸离开人世,来不及交代与托付,受姥姥耳濡目染的于文静扛下了这份重担。

当时正在军校读书的于文静回老家奔丧时,妹妹们看见她哭着说:“姐,世界上最疼我们的人走了。”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但妹妹们无助的表情却深深地烙在了心里。“我从那时突然觉得,‘妹妹’们没了‘天’,我得为她们再撑起一片天。”

在军校的日子里,为了给“妹妹”们买洗衣粉、洗发水、牙膏等生活必需品,她将每月的津贴一省再省,而在女孩子爱美的青春岁月,她总是选择那身朴素的军装。“姥姥的所作所为一直影响着我,我们几个姐妹的成长也离不开社会对我们的关爱,我觉得我有必要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就这年复一年,看着“妹妹”们一个个长大成人,于文静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此时,在父母的催促下,于文静开始考虑组建自己的家庭。

“娶我就要和我一起照顾妹妹们”

每次相亲,于文静都如实告诉对方,自己有4个“妹妹”需要照顾,还要赡养父母,家庭负担重。有的人一听站起来就走,她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个人问她:“我凭什么养你一大家子人?”

十几次的相亲都以失败告终,于文静有点绝望了。这时,一个男人走入了她的视线。经朋友介绍,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当时还是有点失望。”回忆初次见面的印象,于文静记忆犹新。由于年龄相差太悬殊,这位来自通州的小伙,并没有走进她的心里。但小伙子却依然坚持与她联系,同时表示愿意和她一起照顾“妹妹”们。于文静被对方的真诚打动,“我觉得他是个踏实的人,能跟我一起照顾妹妹们。”终于,他们结婚了。

婚后,于文静与爱人一起为“妹妹”们撑起了一片天空。小到一个月几百元的生活费,大到一年近万元的学费,爱人从不计较,“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能苦了妹妹们。”这是她爱人常说的话。

将爱心传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妹妹们的长大成人,除了于文静的无私付出,更离不开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为了感谢曾经帮助过她的人,让这份爱由小变大,薪火相传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于文静成立了志愿服务队。

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之初,大家只是采取慰问孤老等传统的志愿服务形式。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于文静发现,单纯地给老人送米送油、洗脚喂饭还不能完全满足他们内心的情感需求,而一厢情愿地去给福利院的孤儿送书送报,却因为孩子们大都智力残障,使整箱整捆的书报静静地躺在角落里无法开封。总结出经验后,于文静开始策划形式更新颖、参与度更高的公益活动。

于文静在一次次的志愿活动中感悟到,志愿活动不能只是停留在节日期间,而是真正去倾听对方需要什么再去给予,因为懂你比给予更重要。

为了让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唐氏综合征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于文静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联合通州区培智学校在通州家乐福广场开展了夏日义卖活动。活动共筹集善款3000多元,全额发放给了参与义卖的13名唐氏综合征儿童。当看到孩子们领到自己工资后欢天喜地的笑容时,于文静比他们还要开心,“我知道,这些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希望用他们自己的工资为辛苦操劳了一辈子的爸妈买一件衣裳。也就是说,他们最缺的不是别人送给他们的鱼,而是能够钓到鱼的鱼竿。”这次活动中,她感受到了这些孩子们的乐观向上,她说:“助人者自助,有些时候志愿者小小的爱心带来的是莫大的幸福感。”

类似的公益活动还在持续开展,于文静和她的团队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和赞誉。2012年于文静获中国孝老爱亲好人、北京市十大慈善义工等荣誉称号;2013年获北京市第四届道德模范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5年被授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6年被授予北京青年五四奖章;2017年被评为通州区志愿服务优秀个人和全国三八红旗手。

愿做雷锋精神的传播者

2007年,于文静脱下军装,转业到通州分局,成为一名人民警察。2013年,于文静开始担任通州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任副大队长。“我喜欢一边工作一边和办证的老百姓聊天,不断收集他们的反馈和意见,这样能让工作更有针对性。”结合大家的需求,大厅先后新增了二次签注自动受理机、自动填表机、自动发证机、自助网上预约等设备,创立“绿色通道”、延时服务等20余项便民措施。在她服务的人群里,有聋哑姐妹,有轮椅上的阿姨,有老年痴呆症奶奶,也有患自闭症的小朋友,但她都用美丽的微笑和真诚的服务让他们得到帮助。

针对工作繁忙,工作人员经常吃不上饭的实际情况,于文静开辟了一间休息室,配置冰箱、微波炉等电器,随时保证用餐。她还组建了文体活动室,成立职工小家,定期开展瑜伽等文体活动,并针对团队年轻人多的特点,组建工作室小乐队、舞蹈队,用业余时间学习排演各类文艺节目,帮大家调节情绪、舒缓压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015年,于文静被任命为通州公安分局白庙北治安检查站政委。她凡事冲在前面,从不因为自己是女性而搞特殊化。同时作为政工领导,她组织大家开展了“青年民警表誓言”“我心中的忠诚”等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提高队伍的思想觉悟。

当说到志愿活动和她本职工作关系时,于文静说:“志愿活动和警察工作从本质上说都是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就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愿做雷锋精神的传播者。”

□本报记者 闫长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