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胖刘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期待您的来稿
消失的油闹子
文人的 秋之况味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失的油闹子

 

做饭炒菜时,伫立厨房,凝望着挂在墙上的抹布、放在筷笼里的餐具,时常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童年时代挂在厨房锅台上方土墙上的油闹子和当年那艰难困苦岁月里妈妈使用油闹子的情景,尽管时光已经流逝五十载春秋。

老家的油闹子,是妈妈用棉布或丝瓜瓤做成的约十公分长、五公分直径的圆柱体,用的时间久了,底部变大而成为圆台体,顶部系一根绳子作为带子,便于钩挂。

精致小巧,方便灵活,是妈妈油闹子的显著特点。

在那食不果腹、衣不暖体的上世纪六十年代,食油极其紧张,或正缘于此,老家才有“贵如油”的说法。做菜用油时,不像现在直接提起油桶或拿起油瓶往锅里倒,而是以“滴”数计算用油量,几滴油滴在锅里,再用油闹子均匀地涂抹在锅底,名义上做菜用油,其实主要意义是为了烧菜不粘锅而已。

油闹子虽小,但用途不可小觑。有了它,妈妈把粉嫩的豆腐煎得两面金黄,吃起来口舌生津,回味无穷;有了它,妈妈做饭烧菜时,饭菜不再粘锅,尤其是妈妈做的草锅小鱼锅围(现在已经衍变为小鱼锅贴,不过这小鱼锅贴远不及妈妈的小鱼锅围好吃),饭菜一锅烧,一起好,省时省火,最关键的是它活色生香,既娇嫩又酥脆,绵柔中带着硬脆,香幽幽、甜丝丝的,百食而不厌!

时间一长,尽管油闹子里面积聚了较多油灰和杂质,但油闹子是不洗的,又舍不得丢,只能用上两三个月后重换新的,且换的不能过于频繁,因为新油闹子本身会耗油费油!

妈妈最爱干净、讲究整洁。家住乡村,整天与泥土打交道,我们姐弟八人的衣服却总会穿得干干净净,衣虽破旧,可总是缝补得平平整整,密密匝匝的针眼如缝纫机所为,整整齐齐。然而,妈妈对蓄满油迹尘埃的油闹子却“爱之有加” ——纯粹是生活所迫,无奈之举!

油闹子是妈妈节俭持家的缩影,正因为妈妈的勤奋节俭,乡村里,那样艰难困苦的岁月才有我们姐弟八人个个取得高中以上的学历,这不能不算是妈妈的功劳!

粗粮、野菜充饥的日子里,不少人营养不足,肚子里“缺油水”,饮食上需要较多的食油来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可偏偏没有油可吃,只能用油闹子应付一下;生活水平提高、条件改善,如今,菜市场、超市里,食用油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稻米油、玉米油……压榨的、浸出的,想吃什么油有什么油,但人们在追求膳食平衡、科学健康的饮食方式,努力控制饮食的用油,物质条件和生活理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中国成立70年来,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成就斐然,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油闹子在家庭中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只好悄然隐退,摆放在被遗忘的角落,尘封在历史的记忆里。

但童年生活的艰辛,妈妈用油闹子做饭炒菜时的画面却越来越清晰地放大在我记忆的荧光屏上,让我更加思念含辛茹苦一辈子、已远远去天堂的妈妈……

□易少敏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