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赵晨亮来到朝阳区孙河地区总工会,正赶上北京市总工会开始大面积开展工会组建工作。当时,孙河地区的建会企业只有4家,会员460人。如今,孙河地区拥有建会企业202家,会员5436人。
“我们的队伍在不断壮大,能够参与其中,并且尽自己的一份力,我感到很荣幸。”赵晨亮现任朝阳区孙河地区工会服务站副站长,多年的工会工作经验,让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方向。“我们的目标其实很简单,一方面,要做职工的娘家人,为他们排忧解难。另一方面,要服务好企业,助力企业为朝阳区的经济建设做贡献。”
说起服务职工和企业,赵晨亮脑海中浮现出很多事情,其中,让他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件事。
2016年,孙河乡有5个村面临拆迁,很多村里边的企业需要外迁。赵晨亮和其他同事一道,到各个企业调研,为企业讲解政策、安抚职工。此外,由于平日的联系紧密,不少企业都主动找到工会,请赵晨亮为他们寻找新的厂房。
一家生产航空座椅的企业工会主席带着企业老板找到了赵晨亮。由于这家企业主要服务各家航空公司,老板希望新厂址离机场不能太远。然而,由于该企业属于制造业,可选的范围不大,一些可供选择的产业园区房租又高于老板的心理预期。基于这些原因,老板已经多次寻找新厂房,却都无功而返,最终将希望寄予工会组织。
“整个朝阳区基本都转型了,很难找到厂房租给制造企业了,我就联系了郊区的兄弟工会,发动大家的力量帮忙找。”赵晨亮告诉记者,通过这件事情,他也更深一步的感受到“全市工会是一家”的含义,感受到工会组织力量的强大。
没过几天,他陆续接到信息,告知他可以对外出租的厂房位置、联系方式。昌平、顺义、平谷、密云……只要是能挤出时间,他都会亲自带着企业负责人到现场实勘。
然而,想要让企业的需求和厂房的现状完美匹配上,并不容易。从2016年底,直到2017年7月,这家企业才通过赵晨亮的介绍,最终找到了满意的新厂房。企业老板很感动,拉着他的手说:“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带我们找了这么多地方。这才是真正的工会,我们感受到了工会的温暖。不管我搬到哪,我们都要长期保持联系。”
“这期间,我也并不是只服务这一家企业,找到的这些厂房,这家觉得不合适的,我就带别的企业来看,大家共享资源。”赵晨亮笑着告诉记者。
企业外迁,受到影响的还有职工。有的职工觉得企业搬的远了,不愿意跟着走,还想在孙河继续找工作。针对这部分职工,包括劳动、社保、民政,以及工会在内的孙河乡政府多个部门形成合力,为他们建立人才档案、进行分类,和派遣公司合作,共同为职工找新工作。
“我们党委领导经常说,全乡一盘棋,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如今,大部分的职工都找到了满意的新工作。”赵晨亮说,每当为企业和职工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他都能深切感觉到工会工作为他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
今年,赵晨亮被选为北京市工会十四大代表,通过参会学习和讨论,他进一步认清了工运事业面临的新任务,加深了对工会工作的认识。“当前我们城市功能深刻转型、经济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治理明显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企业发展也在新形势下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职工群众思想也更加活跃,需求更加多样化。未来,我们必须站得高,看得远,紧紧把握大局开展工作,体现出工会的先进性。”
□本报记者 刘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