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可爱的人
老 村 新 生
■征稿启事
器物上的温情包浆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8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器物上的温情包浆
——读吕峰《一器一物:遇见旧时光》
 

吕峰写的老器物题材文字,我在微信公众号上看过几篇,想不到很快就以《一器一物:遇见旧时光》为名结集出版了。

是书封面装帧很简洁,不同的横行平面上摆放着碗和罐,均是暗黄色色彩,看上有些沧桑、古老的气息。碗、罐等老器物的故事浓缩于18万字的书里,写得家常,读来亲切。

器物与人,互为辉映。这大概是吕峰的观点,他说,“器物与人接触、发生关联后便获得了生命和滋养,而老物件更是承载着感情、记忆甚至历史和人文”。

那些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器皿,那些摆放在不起眼地方的物件,在我们的生活中若有若无,却又格外沉重。

器物能让我们提炼出时光的美好元素,人生路上,需要行走,更需要珍惜。

有些家庭所用的瓷碗,为几代人所使用,堪称“传家宝”。吕峰家里的粗瓷碗,白瓷釉,碗边有蓝色纹理,口大肚浅,他的奶奶昔日总用这只碗盛上第一碗饭给爷爷吃,当奶奶去世后,爷爷拍着奶奶棺木,痛哭地念叨,“你走了,谁给我盛第一碗饭呀!”这样的粗瓷碗,是爱情的信物,它的价值不低于贵重的金银首饰。

缝纫机和手表、自行车一起,曾是乡人结婚时所需的“三大件”。吕峰将之称作“艰苦岁月的调色板”,他家里的缝纫机,虽已失去功用,但母亲却舍不得把它卖掉,有时间母亲就会擦拭缝纫机,“那小心翼翼的神情,像擦拭一件宝贝”。

母亲之所以爱护这台“退役”的缝纫机,是因为母亲曾用它缝补过家人的衣服、缝制过被罩、窗帘等,还用它做过一些针线活,改善了家人的生活。

吕峰观察和呈现的,是器物里贮藏着的世相百态,以及传统、民俗、情感,是不该被遗忘的文化记忆,我们及我们的后人,需要这样精细勾勒的生活印象。

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一些器物的面目,诗人戴望舒《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所撑着的“油纸伞” 现在已很少看到了,现在人们多使用的是钢架、尼龙绸的雨伞。

但吕峰对油纸伞依然情有独钟,家里那把几经修补、老旧的油纸伞从爷爷手中传到母亲手里,又被他所使用。雨天里,他撑着油纸伞,招呼没带雨具的同学们结伴而行;夜雨中,父母带着发高烧的他去卫生所治疗。

他从油纸伞,想到了为孩子遮风挡雨的父母亲。由惜物到惜人,境界已然提升。

亲人的汗水、手泽的浸润、长久的使用,在多数器物上形成了温润的包浆,这温润就是温情的展示,在幽光沉静的光泽中,我们遇到了慈祥的长辈、略带青涩的自己,以及足可以让我们回味一生的旧时光。

□李晋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