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墨镜、时髦的背包、凉爽的坐垫……昨天,公交公司电车五队工会,为一线运营职工准备的凉爽包、应急小药包等防暑降温物品送到职工手中。让坚守在营运线上的职工,在高温的天气里感受到工会送来的“凉爽”。(7月23日 《劳动午报》)
高温送清凉,关爱暖人心,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感谢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辛勤劳作,更体现了我们这座大爱城市的善意和情怀。“坚守高温”是一种奉献精神,我们固然需要赞美这个劳动者群体,但更应该给予“高温关怀”。令人欣喜的是,这几年无论是设立“劳动者驿站”,还是开辟公共纳凉点,各级各部门积极营造“制度清凉”,这些好做法必须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并固化为一种制度。
面对高温中坚守岗位的群体,既要把“清凉”送到职工的心田,更应保障包括高温津贴、工作时间、防暑降温在内的“高温权益”。一方面,要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督查、工会组织审查、行业自律严查等途径,使落实《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法律规定成为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一种常态。譬如,可健全工商、银行、税务等部门联动机制,将不落实高温津贴的单位列入“黑名单”,在贷款、税收等方面予以体现;另一方面,广大职工也不能做“沉默的羔羊”,要学法知法懂法,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据理力争、依法维权,绝不能让“高温权利”成为“空头支票”。□徐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