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青教赛上的情缘 十年后我就成了你
青教赛让青年教师 锻造出了讲台上的艺术
『青教赛是个好平台!』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教赛上的情缘 十年后我就成了你

冯鹏
清华大学教授
 

清华大学教授冯鹏是业内知名学者,曾经作为应急专家赶赴地震后的汶川、玉树对建筑物进行应急评估。2006年,他在清华大学青教赛中获得一等奖,之后获得北京市青教赛一等奖。冯鹏说,在参赛后的十多年间,无论在教学研究,还是立德树人的师德方面,他都受益于这个比赛。

冯鹏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是北京通州标志性建筑北关大道跨北运河桥——“千荷泻露”曲面封护体系的结构设计师。2006年,冯鹏刚刚参加工作一年,就报名参加了清华大学的青教赛。比赛中,他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轴心受力性能》课件里加入了美国9·11事件案例,以分析飞机只在世贸大厦上撞出了个不大的“洞”,为何摩天大厦出现了整体坍塌,这种把工程热点和学科前沿与教学密切结合成为了课程一大亮点。

2014、2017、2018、2019年,冯鹏多次作为指导老师参与青教赛。“没有被指导老师骂过,选手和老师之间就不能形成‘革命友情’。”冯鹏调侃道。清华大学的青教赛组织相当得力,每名选手都有多位指导老师,从选手登台、到“口头语”、再到课件,指导老师和选手们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打磨。“我第一次参加青教赛时,我的指导老师把我试讲的过程录了像,我看过才发现自己居然说了这么多次‘然后’,这种口头语会让台下的学生感到不适。作为教师,口头表达的干净是必须要经过锻炼的。”冯鹏说,他做指导老师时也会给选手录像。“除了教案内容不够有深度外,还有人习惯在讲台上抖肩、抖腿、低头、不会吸引学生注意力等,看过录像,他才会知道台下学生的感受。每一次参赛的时间是20分钟。这个20分钟的背后,是经过上百个‘20分钟’的演练提升。”冯鹏指导三名同事获得过北京市青教赛的一等奖,还有一人在全国青教赛上夺取桂冠。

青教赛对冯鹏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他参加北京市青教赛时,恰好他本科时的授课老师薛克宗教授做他的教练。“薛老师带着我一遍又一遍地讨论、斟酌、推敲、演练。我清晰记得在工会会议室里讨论到深夜,他却依然不满意的表情。”冯鹏说,10年后,他也成了青教赛的教练,薛老师已经78岁,为教学比赛做了20年的教练。“每次集训,他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给每位选手都提出中肯意见,回去后也不停思考,经常用微信写一大段发给选手,而我后来才知道培训期间薛老师还生着病。在薛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比赛中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清华在理工组夺得1/3的一等奖。”冯鹏说,相识20年,他从薛老师身上学到很多,甚至在心里感叹“十年之后我就成了你”,这就是“言传、授业、身教”教育。

“清华大学通过青教赛培养了众多教学领军人物。”冯鹏教授此言道出了青教赛这个平台的深远意义。

□本报记者 李婧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