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老张和老杨
胸中有目何须眼 手若勤来万木春
■征稿启事
麦收变奏曲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7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张和老杨

 

这是公司初建时我在施工现场拍下的一张照片。照片里的两位师傅都已年过半百,正在高空中小心翼翼地工作,生怕稍有不慎就会使自己或对方从半空跌落。

今天再次看到这张照片仍然有一点点心酸,他们颤颤巍巍的姿态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线广大的农民工,还有比他们更辛苦的更危险的,为了孩子能读个好大学,为了家人的生活过得好一些,再苦再累他们也不肯停下来。

这两位安装师傅一位姓张、一位姓杨,老张来自河南,老杨来自湖南。因为工作的关系两个人认识,然后又一起搭档。由于两个人的家境很相似,文化和年龄也相仿,所以他们一见如故,相处得一直很融洽,不知不觉在一起工作已经五六年了。

要说他俩真正成为工作上的搭档,还是因为那一次的小意外。

那是老杨刚来公司不久,在一次户外桥架放电缆的时候,半空中电缆线突然被绊住,他走过去在提拉电缆的过程中不慎被一根尖锐的角铁撞伤了额头,顿时血流如注,差一点就伤到了眼睛。

老张见状第一个从桥架走过去,他来不及多考虑,忙把自己身上的T恤脱下来扯开给老杨止血包扎,然后让同事把梯子拿过来,跟随众人扶着老杨先下去,随后陪他一起去了医院。

这件事之后,两个人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好了,同时他们在工作时也更加注重安全了。尤其在高空作业时,由于年岁大了,眼神和反应能力都变弱了,所以他们每一个动作都格外小心。

两个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意识: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想着对方,在高空作业时经常会听到他们互相提醒道:“喂,老张,小心一点,别踩空了”“老杨,转身时注意,别被旁边的绳子绊倒”。

他们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互相关照渐渐成了一种习惯,不可或缺,不知不觉间便有了兄弟之情。

有次闲聊时我问老杨他俩:“你俩这么大岁数了,站在那么高的地方干活儿难道不怕吗?”

“哪儿能不怕呢?”老杨笑着说,“干这么久了,每次上去还是会有点紧张,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强打精神,告诉自己步步小心嘛。”

“怕,你不也得上吗?俺们又没啥文化,只有把力气,年轻人都不愿干这样的活儿。”老张接着说道,“眼下儿子刚处了对象,还要给他们买房呢,哪有那么多钱呐!”老张说完摇了摇头。

老杨说:“我女儿现在要考研,儿子也快高考了,我这当爸爸的,看俩孩子这么有出息,再苦再危险也要坚持下去啊!”

说这话时,这两位有着兄弟情谊的农民工看着远处,眼神中透着些许无奈和一丝隐痛。但同时也应该透着一份希望吧?我想。

□谢银恭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