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城市和农村中穿行
从词语掌故看古代风俗
■征稿启事
乳名里的 祖国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7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城市和农村中穿行

 

34年前,16岁的我第一次走出大山,从此开启了我在城市的打工生涯。30多年过去了,我在城市和农村中穿行,经历了城市的变迁、家乡的变化,也见证了农民工地位的提升。

四川省大英县象山镇梨浅垭村是我的家乡,那里土地贫瘠、生活贫困。1985年,我满怀着希望,跟随师傅来到内蒙古,做了一名杂工。在那里,我们住在苫棚搭建的工棚里,30几人挤一张大通铺;每餐一包咸菜两个馍,外带一碗不见油星儿的青菜汤。尽管每天从早干到晚,但我每天只能做搬运砖头这样的杂事,一年做下来只拿到300元。

1995年,我回到家乡生产队担任大队会计,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03年,我又一次走出大山,跟随表兄一同到北京从事建筑施工。虽然工作仍然辛苦,但我的收入达到了几千元。周末我也会和工友去故宫、天安门转转,这是和家乡完全不同的景象。身在繁华的都市中、在穿着亮丽的人群中,我总是难以融入,不仅是我的穿着、我的口音,还有那份深埋心底的自卑。

2008年,我成为了一名中建三局的农民工。在这里,我收入不仅大幅增加,完成了人生的飞跃,更融入了北京这座城市。

我住的是整洁有序的宿舍楼、冬暖夏凉的空调房、大面积使用的太阳能、24小时供应热水的开水房、功能齐全的服务站、药包齐全的医务室,还有篮球场、乒乓球室、图书室。

项目都办有农民工夜校,每周一次的农民工夜校学习,让我对技术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也萌生了考证的想法。

2010年第一次考试,失败告终。项目技术总工董克松知道后,找到我鼓励我说,“你不要气馁。一年考不过就考两年,以后你有不懂的尽管来问我,我们共同交流”。当年我报了培训学校,可惜因为离工地太远,只上了一堂课。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拼命自学。书中不懂的地方,第二天我就找项目管理人员问,当时我兼任了劳务公司的钢筋工长,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不懂的问题,例如钢筋锚固、搭接的长短与位置,我晚上看相应章节,第二天实践。终于在2013年,44岁那年,拿到了北京市建委签发的质检员证。

成为劳务公司的管理人员后,我的年收入达到十几万。在老家盖了新房,在县里买了商品房,家里过上了好日子。

不仅自己的生活好了,我还不忘带领着乡亲们改善生活。第一年回老家的时候,听说我赚了一万元钱,堂弟杨勋财、杨勋武跟着我一起来到北京,后来我陆续带了20多名乡亲到了北京。

这些人,有的学了手艺,又回到老家做起了建筑生意,有的也通过自身努力做上了劳务公司的管理人员,第一个跟我出来的杨勋武学习了技术,成为了一名放线员,年收入达到8万。20多人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有的还在城里买了房。

2017年,项目书记知晓我的党员身份后,每个月我都以流动党员的身份参加项目的党组织生活会,并作为农民工党员代表参加公司农民工论坛。在这里,我心中的那份自卑完全消失了,我深为我农民工的身份感到骄傲,我为能为城市的发展、祖国的富强奉献力量而感到自豪。

在繁华的城市和家乡农村中穿行,首都依然繁华, 而家乡也不再贫穷落后,我亲眼见证了人们生活一天天变好,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祖国日益强大、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

我想我终有一天也会回到家乡,用我在城市所学的技术去建设家乡。

□杨勋梦/口述 王艺霏/整理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